廚餘回收政策在社會已討論多時,但政府一直稱無地興建廚餘處理設施,所以廚餘回收政策除了宣傳還是宣傳,仍未見政府拿出魄力落實執行。新任環保局長譚偉文表示︰「即使未有土地,我哋亦唔會乜嘢都唔做。」當局上下一心在環保工作上作出不少努力,但可能欠缺系統的表述,所以令外界以為環保局只說不做。他說,澳門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廚餘回收政策必須要落實,但需要時間逐步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
廚餘回收 逐步推廣
譚偉文介紹,環保局自2011年開始陸續推出廚餘回收實驗計劃,在六間學校推廣廚餘就地處理,希望這些單位能夠將自身產生的廚餘資源化處理,並向學生推廣環保理念。另外,當局亦與五間酒店及司警局合作設置廚餘桶,由專營公司收集到焚化中心的廚餘機處理,減輕垃圾末端處理的成本。
當局在2013年推出「環保酒店獎」,鼓勵酒店減少製造廚餘,並提高收集及處理量。2013年有6間酒店參與廚餘處理項目,合共處理了約52噸廚餘;到2014年增加到16間酒店參與,廚餘處理量激增到402噸,當局認為成效不錯,今後會繼續鼓勵更多酒店參加有關計劃。
另外,環保局亦爭取今年上半年內試行屋苑廚餘回收計劃,政府將在公屋群公共範圍的合適位置安裝廚餘處理機,首個試點將設於石排灣樂群樓。
沼氣發電可行性最高
譚偉文表示,廚餘回收政策要落實執行,需要面對「處理」和「收集」兩大難題。處理方面,當局收集了過去幾年的經驗,於2014年底已委託專業顧問公司對澳門廚餘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去年底已收到研究報告,當局正對報告進行分析研究,報告的初步建議是澳門未來的廚餘處理用作生物沼氣發電的可行性最高,若果能夠落實,則可以減輕現時焚化中心的壓力,亦可節省不少能源。
現時澳門焚化中心最高處理量為1,700噸,但澳門現時每日生產1,400多噸家居垃圾需要運往焚化中心焚燒。環保局早前亦曾承諾,焚化爐將於2020年前提早飽和。譚偉文對此並不感到擔憂,他說,澳門經濟正在放緩,相信垃圾量會相應減少,當局亦會加大力度宣傳推廣「源頭減廢」。而且,當局正研究擴建焚化中心提升處理能力,預計可將每日最高處理量增加至2,000多噸。他相信雙管齊下能夠為焚化中心減輕不少壓力。
收集處理兩問題
譚偉文指出,現時澳門每日生產1,400多噸家居垃圾中約3至4成是廚餘,即有400多噸。如果每日要處理如此大量的廚餘需要一定空間,當局初步估計將來若朝生物沼氣發電的方向發展,則需要2萬平方米的土地,這需要和規劃部門協商尋找合適的土地。
另外,在收集的問題上,廚餘除了來自工商企業,好大部分來自家居生活,但要做到回收家居廚餘,必須透過長期的宣傳教育逐步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能接受要自己做好垃圾分類。譚偉文說︰「要改變人的習慣是需要時間潛移默化一步一步去做。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知易行難,要落實到生活當中,就需要長期的教育工作。」
因此,政府計劃先易後難,先從大企業入手,之後到中小企食肆,他說,現時澳門有超過1,500間食肆,每日生產相當大量廚餘。當局希望能夠與民署加強合作,能夠回收更多現有的廚餘用作堆肥。
民署管委會委員梁冠峰指出,民署近年已在六個街市、熟食中心、批發市場安裝廚餘機,2015年處理了56噸廚餘,生產出約2,700公斤有機肥料。現時民署會將這些有機肥料用在綠化帶、山林種植等,效果良好。他指出,澳門的綠化帶、土壤比較貧瘠,未夠肥料用,需要向外地購入大量肥料,如果有大量廚餘肥料可以逐步改善澳門土質,對綠化環境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