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十年規劃有突破 蘇文欣:原居安老支援不足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0575

時間:2015年08月4日 19:19

長者在馬路一隅的花圃聊天

本澳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政府預計到2036年,長者人口將佔整體澳門人口超過兩成。社工局正就《養老保障機制》進行為期45日公眾諮詢,期望透過機制回應老齡化挑戰。專門研究養老政策的前理工學院副教授蘇文欣指出,政府以往強調原居安老、家居照顧等理念,但文本內容著重加強長者醫療及院舍服務,會加重現有醫療體系壓力,亦令長者生活缺乏自主、尊嚴,所耗費的社會資源亦會增多,認為政府應投放資源發展社區照顧服務,減低社會成本,同時令長者可以有尊嚴地生活。

文本中對長者醫療及支援服務著墨不少,蘇文欣指,若政府能實現文本內所有措施,對長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他質疑政府有沒有資源及人力物力實現所有願景?他指出,社會資源不斷面臨強大競爭,長者服務資源往往被其他服務搶走,「社會裡面最容易睇到嘅競爭就係嬰兒同老人服務,當兩者面臨選擇時,嬰兒服務往往佔優,老人服務必定排後。」

蘇文欣認為,原居安老正可減少醫療壓力及院舍需求。認為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到社區及團體中,發展社區醫護及照顧服務,例如送飯、做家務等,令有能力自理的長者留在社區中生活。他引述西方國家研究指,在社區生活的長者,壽命往往比居住在院舍的老人家長,「因為(院舍)嘅食飯時間、活動時間都有規定,某程度會令長者失去自主,反之,係社區生活,長者可以決定今日食飯,聽日唔食,自主性較高。」

政府稱會研究設立護老者津貼,蘇文欣指方法可行,因不少護老者是長者的親屬,有可能因要長期照顧而放棄工作,發放津貼可令他們更願意去照顧長者。另外,由於社區安老亦需大量人手,政府應在社區中發掘及培訓義工,服務長者。

專門研究養老政策的前理工學院副教授蘇文欣

專門研究養老政策的前理工學院副教授蘇文欣

長者輸出不負責任 新城安老設施要有彈性

本澳土地資源不足,院舍需求大,近年有不少意見認為,政府可在橫琴、江門等地設立專為澳門人的安老院舍,減少本地需求壓力,但亦有意見質疑,政府「輸出」長者到鄰近地區,等同眼不見為淨。蘇文欣認為,縱使外地院舍設施、質素可能比澳門高,但若果政府以本地院舍不足為由輸出長者,會對長者不公平,「老人家願唔願意去係一個問題,始終佢哋想係自己住嘅哋方終老。就算去橫琴,幾近都好,都唔係澳門,感覺始終有差距,老人家一定唔安心。」

新城規劃諮詢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蘇文欣指,雖然政府有提及會在新城預留安老設施,但數量多少?服務受眾究竟是該區長者,還是跨區人士?究竟新城會否有長者公屋?政府答不出一個所以然,「我哋想同佢諗都唔得,因為連將來嘅人口結構都唔知係點。」認為政府應該能夠掌握未來老齡化人口的數量,應按人口結構安排安老服務以及設施。

他又認為,新城首批居住人口應以年青人居多,幼稚園、托兒所等教學設施需求較大,但經過十多年後,需求有可能下降,認為政府可考慮將過剩的設施轉型成老人中心,服務不同層面的受眾。

另外,社會上有意見質疑,院舍服務質素參差,容易發生虐老事件。蘇文欣指,由於長者往往無辦法將虐老事件說出來,引致家人及社會對事件不知情。認為政府應立法規管公私營院舍,加強巡查,並可考慮引入「神秘客」、「放蛇」等措施,阻止虐老事件再次發生,令長者服務變得更好。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