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句講醫療:如有雷同 實屬不幸

021 我們病不起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4248

時間:2015年01月19日 11:11

等了又等

黃小姐 莊荷:數年前患上胃潰瘍,到山頂醫院就診,當時醫生建議她排期四個月後照胃鏡,並開了四個月的胃藥給她。期間她一直有按時食藥,胃痛的症狀亦逐漸好轉。但有一晚,她突然感到頭暈,女兒見狀將她送往鏡湖,被診斷出患有藥物性肝炎,懷疑與長期服用胃藥有關。住院個多月後才能出院,但對肝臟的永久傷害甚大,已無法復原。

她認為,就診人數眾多,加上設施及醫生數目不足,令山頂專科門診排期很久,醫生只能開大量藥物讓病人「食住等」。她建議政府應儘快興建好離島醫院,將山頂醫院的病人分流,增聘醫生及提供假期專科門診,縮短輪候時間,避免將病人變成「藥箱」。

張先生 看更:近月隔天就要到衛生中心打針,但每次要等超過一小時。「澳門人口增加咗一倍,但依然得兩間醫院,政府咁有錢,點解起多幾間醫院會咁難?如果真係有咩嚴重既病,排得隊黎,人都死咗啦!」

他說自己有病通常都會到內地的大醫院就診,「一檢查完,開藥打針就走得,連覆診都唔洗。澳門醫療服務最多係俾你吊下鹽水,係澳門真係病唔起架,如果真係有啲咩事起來,俾錢你都唔好去睇添啊!」

駱先生 文員:數年前,駱先生跑步扭傷腳被送往山頂急診,經分流後,他在急診等候區等待了超過兩小時。當護士叫他的名字時,他以為終於都可以接受治療。但進入診療室後,卻由於正值午飯時間,急診只有兩個醫生當值,加上當日為假期,門診並沒有開放,故此在急診部等候看病的人數很多。結果,駱先生再等了四小時才得以見到醫生,他說往後即使不是假日,他也肯定不會再來山頂,「就算有錢派都唔會嚟!」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錢花了 但找不到病因

蕭先生 無業:胸悶、有痰困擾了蕭先生大半年,曾多次到鏡湖醫院及衛生中心就診都找不到病因,「去鏡湖照三次片,又到衛生中心照了兩次,搞咁耐到依家都未知係咩病,我親戚叫我唔好再照,咁樣照法,好人都照壞!」

他指有一次看到鏡湖的收費單上多了一項不知明收費,後來打電話查詢才知是「加快取報告的手續費」。蕭先生說︰「我搞咁耐都檢查唔到咩病,你無端端同我搞個加快手續,又無事先同我講,咁即係明屈錢啦?」蕭生先坦言對澳門醫療失去信心,「一間謀財,一間害命,兩間都信唔過,只不過衛生中心唔駛錢,所以排下隊都嚟囉。」

陳先生 公務員:數年前因耳水不平衡到鏡湖求診,原以為很快就可以回家休息,最後卻花了四小時,「我一去到睇,同醫生講頭暈,行路唔穩,佢就問我有無之前撞親個頭,我話無,佢話可能要照CT同心電圖先知咩事。」遂安排陳先生接受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沒有任何病症,最後白白花費了約五千元才能拿藥離開。

「鏡湖唔係慈善會開嘅咩?點解咁貪小市民錢?原來鏡湖謀財、山頂害命呢句嘢係真的。」陳先生批評,鏡湖「小病當大病醫」實屬無理,認為政府應加強規管鏡湖醫院的醫療行為,避免病人「使無謂錢」接受檢查。

病床不足

何小姐 莊荷:何小姐多年前懷有第一胎,因過了預產期要開刀產子,原本預計住院一個星期,但院方在第四日時就因為床位短缺而要她離開,「傷口都未埋,又痛,搞到返屋企嗰陣好辛苦。」到第二、第三胎時,何小姐寧願到鏡湖付費住院,都不再到山頂產子。「明明話要住七日先出得院,點解要我第四日就走?」何小姐希望,政府增加婦產科床位,令孕婦可以安心休養。

睇病一肚氣

黃伯 退休人士:本身是長期病患者,黃伯每隔兩個月都要到山頂醫院覆診,有一次他因忘記帶覆診單,被掛號處的職員罵:「我問佢可唔可以番去攞張紙再黎睇,佢話過咗時間就唔可以再睇,要另外約過時間,規矩就係規矩。佢仲罵我點解你咁無記性,唔想睇醫生就咪鬼睇!」

「我幾十歲人都未見過態度咁差嘅職員。」黃伯慨嘆,經過這次事件後,對山頂醫院的服務有點失望,「老人家唔記得嘢好平常,使唔使咁惡指住我鬧?」他認為山頂醫院服務應該更人性化,讓求診者被友善對待。

陳婆婆 退休人士:曾經想在山頂補牙,但看了多次,醫生都只是「隨便看兩下」,也沒有多作解釋就叫她走。後來,她自行到私家診所補牙,「個醫生三兩次手勢就同我搞掂,而且服務態度好好!」她說山頂服務態度差,「只當每一個病人係例行公事,好似完全無關心病人。」她希望山頂醫院在這方面可以有所改善。

誤診

李先生 文字工作者:祖母五年前因骨痛入院,驗血時發現癌指數異常,被診斷出患上骨癌,由於年事已高,身體虛弱,醫生不建議接受化療,著家屬做好心理準備,並安排她入鏡湖康寧中心。但兩個月後,她的身體狀況沒有轉壞,反而愈來愈精神,骨痛的情況亦有好轉。李先生遂要求鏡湖的骨科醫生替祖母再做檢查,結果發現她的骨癌情況並不嚴重,之後接受化療,她五年後因其他病因離世。

李先生認為山頂醫院醫生的專業水平不足,醫院應加強醫生培訓,強化在職考核。另外,李先生亦覺得,部份山頂醫院醫生及護士的態度差,可能由於每日都要面對大量病人,政府應多聘請醫生,減輕壓力,更用心地服務病人。

徐女士 退休人士:八年前的某一晚,七十多歲的徐女士吃完晚飯後突然咳血,隨即被送往山頂急診接受治療。第二天照完X光後,醫生診斷徐女士患上第三期肺癌,需要進行化療及電療。但兩次化療後,徐女士的病情仍無起色,身體卻因化療的副作用而逐漸衰弱。徐女士的兒子遂決定將她送往香港接受檢查。

在香港瑪麗醫院接受驗血及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徐女士的癌指數沒有異常,亦無發現腫瘤跡象,斷定她根本沒有肺癌。回澳後,她從朋友的口中聽到有一名晨運客患上肺結核,恐怕會傳染,遂叫她到結核病防治中心檢查,後來終於發現自己患上的原來是肺結核而非肺癌。經過約半年藥物治療後,徐女士終於康復。

前後九個月的折騰,花了約五萬元的香港診治及住院費用,徐女士形容自己的心情「好似搭咗好多次過山車咁!」她批評山頂醫生單憑一張X光,亦沒有做其他檢驗,就斷定她患上肺癌,做法相當兒戲「血又無驗,CT又無照,白白捱咗兩次化療,食乜都嘔好辛苦,我都唔明點解要咁。」

徐女士的兒子曾先後兩次到醫療活動申訴評估中心,投訴山頂主診醫生醫療失當,但兩次投訴均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覆。她坦言,事件令她對澳門的醫療感到相當失望,「搞到咁,我仲點敢病?今次好彩就話駛咗五萬蚊買個平安啫,下次又發生會點?發生係其他人身上又會點?」她認為醫院應制定一套標準,規範醫生診斷的步驟,加強專業監督,避免誤診事件一再發生。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