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會成員、來自銀行界的間選議員葉兆佳表示,本澳正面對旅客人數增加但消費減少的挑戰,旅客消費觀念、客群、消費模式等都在變化。過去數月本澳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成效值得關注,雖有不少旅客專程來澳看表演,但現在年輕人多選擇「特種兵式」旅遊,基本上即日往返。為帶動社區經濟發展,當局應參考內地城市經驗,出台措施讓旅客憑演唱會「票根」,在指定時間內於特定社區店鋪、文化場館、展覽空間等享受折扣或優惠。
今(19)日立法會舉行全體大會,葉兆佳在議程前發言指出,本月最新發佈的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顯示本地經濟景氣指標持續不均衡。現時本澳旅客人數增加但消費減少,旅客整體消費結構轉變,包括消費觀念、客群、消費模式等。六、七月為暑期前的傳統旅遊淡季,消費信心不足,令非旅遊區的中小微企業深感擔憂。
有商戶表示,澳門不缺旅客,問題是旅客不落區消費。要引導旅客從演唱會場館走入民生社區,真正發揮社區引流作用,帶動民生區商戶消費。

部分旅客會在旅遊區買些手信。(資料相片)
他又指,近期內地掀起「票根經濟」消費熱潮,多地圍繞文旅資源推出聯合票券、折扣套餐、滿減優惠等服務産品,推動文體商旅融合發展。比如,旅客持演唱會、劇場、車票等票根,即可享有跨領域優惠,包括景點門票折扣、住宿餐飲特價、商戶消費回贈等,強化「票根+」作用,跨界聯動多樣場景,形成「1+1大於2」的效應,在持續擴大文旅消費體驗的同時,更為提振消費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將遊客引流至特定社區及非傳統旅遊區。
葉兆佳建議當局參考內地城市經驗,推出「演唱會門票引流優惠」政策,憑票根可在指定時間內於特定社區店鋪、文化場館、展覽空間等享受折扣或優惠;同時要建立活動場館及社區間的交通接駁安排,方便旅客前往特定社區消費,串聯起來各類消費場景。
他又建議相關政府部門要結合現有社區節慶、街區市集等活動,鼓勵民生區商戶主動配合,提供演出期間限定優惠或聯名産品,強化與演出主題的結合感,形成區域內不同地方特色互補;同時鼓勵博企與民間團體、文創單位合作,在非旅遊核心區舉辦「演出前置活動」,如粉絲打卡點、主題快閃活動等,先行將演唱會熱度導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