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近日發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對於本年度施政報告內容,市民有何觀感、是滿意或失落?本媒記者在本(4)月16日在氹仔與市民聊聊對這份施政報告想法。
有市民關注本地物價過高,而長者福利增幅不大,有部分生活依然困難;有市民指育兒津貼對有生育打算的家庭而言「有驚喜」,是筆不少的補貼,但育兒鼓勵措施力度未大到願意再生多個小朋友;亦有市民指對比鄰近地區,養老金仍是過低。
氹仔居民:物價貴、養老金加得幾蚊
享受返澳門人福利係應該
已退休的氹仔居民文女士對於本年度施政報告不是太關心,「唔係好識,只有略略睇下,哦,原來有一萬喎、加咗養老金一千喎,就係咁。印象就係加咗錢,」對長者福利提升有印象,但實際加幅不大。
「養老金增加咪得嗰幾蚊,加得唔多,冇咩作為。……嗰兩三千蚊冇咩用㗎,澳門乜嘢都貴。你兩千幾蚊夠唔夠一個月使呀?只不過係幫補下啲消費,真係旨意嗰兩千幾蚊,死得啦。澳門乜嘢都貴。」

文女士觀察到,自從政府派發醫療券、消費券之後,物價、睇醫生費用連年上漲,但少見回落:「屋企對面醫生加到而家300幾蚊一次。……自從有咗啲咩金咩金、消費卡、醫療券,啲物價就貴咗好多啦。醫療券得嗰600蚊,你一年都唔會睇2次醫生咁少啦。」
提到最近進行的「大獎賞」,她表示只抽到10蚊、20蚊,「冇用㗎,幫助唔到。」若抽到大面額,更要消費更多,「你慘呀,嗰個禮拜畀你抽到200蚊,仲死,要買600蚊嘢,突然間,係咪先,畀你抽到300蚊仲死,要買900蚊嘢,一個禮拜,900蚊買咩呀你話?」
物價高企,樓價亦高企。文女士指雖然自己沒有住屋壓力,但眼見年輕一輩「慘」,難買樓上車,「首期都要畀百幾萬,供都供唔起啦,一個月供萬幾蚊,而家啲收入咁低。」
她留意到網上有言論指現金分享應加條件,規定常居澳門才能獲派,文女士亦認同。「好多人係揸咗澳門身份證,但冇喺澳門住嘅,又冇納稅,又冇乜嘢。……我哋做嘢做幾十年,納咗咁多年稅,我哋正式係澳門人,享受返澳門人福利係應該㗎嘛。但係政府思唔思考,唔關我事。」
氹仔居民:育兒津貼係「驚喜」
未打動再生多個
傍晚時分,氹仔居民潘小姐剛好接小朋友放學路過。她表示自己很少關心施政報告內容,「冇乜太緊張呢方面,有少少隨遇而安,肉隨砧板上,又覺得冇咩所謂,就算有咩政綱又好咩都好,都好似自己又唔會改變到啲乜嘢。」若到政策真的出現「太離譜」的事才會再多留意,可能也會多了澳門人的聲音出來阻止。
潘小姐從身邊人討論之中留意到今年施政。「感覺上都OK啦。」認為新增的每月1,500元育兒津貼有驚喜:「如果自己小朋友喺嗰個period入邊有錢拎,都會興奮。但又未至於覺得因為有呢舊錢,但本來冇決定生嘅時候改變咗想生。」
她表示,津貼額度「係唔少錢」,但未打動自己想生多個,「又唔會一直派,3歲後要靠自己,錢又唔會用得少咗」。措施有利於本來就有生育計劃的家庭,或可幫補奶粉錢、尿片錢。

氹仔居民:講出嚟要做得到先有用
記者遇到正在陪同小朋友玩耍的陳先生。已退休的陳先生稱自己有了解今年的施政報告,對長者養老金增加較多留意,但認為比對其他地區,養老金仍是過低。「我哋都係關心啲福利,有所升都係好事,現金分享、育兒、醫療各方面……事實係比之前好少少,又唔係好好多。都OK啦。」
他又指,新任特首才上任不久,總要有個過程,施政報告內容都可以接受。「同左鄰右舍相比,(福利)都比較好,做人要知足。」但強調「講嘅嘢到時要兌現」。「施政講出嚟要做得到先有用。你都知啦,賀一誠在任講講講,講完就走人都冇實現,而家到佢啦,唔好佢講完又話走人。」

陳先生關注長者福利應再提升,對比內地,本澳養老金金額仍落後一大截,而物價貴,長者若無積蓄、也無子女幫補,則很難生活,「單純靠退休金喺澳門好難捱……你知道有啲人六七十、七八十歲還要做工,無計,靠退休金係頂唔住。」
此外,在本地醫療保障也不完善。陳先生提到,本地醫療「做個檢查還要排死你,等個報告等成十日八日,遠遠比唔上大陸,人哋一去到住院,報銷八九成,起碼檢查什麼速度快好多」。除了公共醫療,整個政府的辦事效率也應提升,例如辦證件,但現時已好過以前好多。
他亦留意到橫琴單牌車北上等新措施,亦建議週末「澳車北上」開更多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