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讓年輕一代在澳挺起來

去年本澳學界舉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相片:教青局)

       澳門的財政儲備不弱,而前特首又透露跟新特首就民生福利不減已有共識,於是近期關心2025施政方針的長者社群大都把關注點合理聚焦於各項具體的民生福利(例如現金分享、醫療券、敬老金、養老金、央積金注資、經濟援助、殘疾津貼、出生津貼等等)。其中,有意見認為應停止給予不常居澳門者現金分享,這也成為期望集中資源讓常居本地者多享的民粹願望。儘管,此舉有切割的反效果,而排斥在大灣區常居者又違反融入大灣區政策。這些爭論,應當即將在2025施政方針有簡單的答案。

       對於當下澳門,政府施政能否面對年輕一代在就業和置業層面受壓而傾向躺平的困局,才是關鍵重點。

       隨著填海新城和收回閒置土地,五年前本地青輕一代置業上流的生涯規劃曾迎來一片光明。上屆政府承接大量填海和回收得來的土地,趁勢豎起房屋階梯的大旗,在2021年公開研定各級房屋預計至2030年所需的增量,計算出經屋、夾心屋預計至2030年須分別要增23,000及10,100個房屋單位,並隨即在土地和建屋規劃上定策。

       參考新加坡立國時有效強化國民委身強國的「組屋」制度,置業上流本是令有為青年努力參與維持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發展藉以分享資產增值的機制。可是,上屆政府在權貴手上仍有過萬超高價豪宅待售的壓力下,自行提案改制重擊經濟房屋的需求,進而讓房屋楷梯折斷,土地房屋規劃的定策無聲急縮。在去年十一月臨別前發表的「五年施政奮進變革」中,經濟房屋的規劃增量由23,000減至13,000,而夾心屋更只剩下在祐漢順利樓休憩區的試行項目。權貴手上過萬超高價待售豪宅成功避過經屋夾屋的挑戰。現在可否奢望新一屆政府領導層適度制衡權貴,考慮動用土地資源重建讓年輕一代在澳門置業上流挺起來的房屋階梯呢?

青洲坊經屋群 (資料相片)

       即使有此奢望,要修復經濟房屋重置資產增值效益恐不可能,因為這將引爆在現時經屋法下入經屋戶疑遭反覆修法被欺凌的政治鬧劇。較合理的方向是在即將公佈的施政方針明示研究土地利用以及房屋政策,包括繼續上屆政府原定填在海新城A區,即A13、B13、B14、B15及 B16地段建上萬經屋單位的計劃,以及一度擬在偉龍馬路地段建8,000夾屋的計劃。同時研制夾心房屋制度和規劃可建房土地的日程,繼而在年底施政報告交代初步成果,以便假以時日出台適合年輕一代在澳置業上流的實用楷梯。

       為什麼要假以時日呢?為什麼要假以時日呢?除了權貴阻力外,另一原因是就業困難已經成為破壞本地青年生涯理想的主要阻力。

就業困難已足以令不少人躺平,放棄置業成家的幻夢,而在長官發新聞稿宣揚為2025施政方針聽取意見的期間,房屋楷梯已不受重視,但本地人求職困難的哀呼卻不斷在網上此起彼落。先緩解就業,再為有為的青年提供置業成家上流機會(例如有資產增值效能的夾心房屋)才是適當時機。

       要解決就業困難,說好官話,當然是繼續學「習」,推進一加四產業。上屆政府臨別發表的「五年施政奮進變革」也圖文並茂介紹四新產業的成效,宣傳2024年四新產業佔GDP增值高達51%,但那只是橫琴的GDP。有興趣有能力的青年無疑可考慮置新街坊的業(以兩房單位售價為例,新街坊約277至303萬,經濟房屋約180至250萬,但倘將來橫琴經濟好則新街坊單位尚可資產增值 )。只不過,橫琴近年GDP只相當於澳門的14%,而上屆立法會有位區議員已曾一再指出,橫琴的產值是不計算入澳門特區產值的。「五年施政奮進變革」內也有資料透露(雖然沒有強調)近期新四業在澳門的GDP增速仍稍遜於其他非博彩業的平均值。

       為了緩解就業困難,與其枯等新四產業出奇蹟,不如及早針對民怨沸騰的外僱人員數量盲目擴張的問題。大量低薪外僱人員的存在,讓不少中小企早已形成靠廉價勞動力維持經營的習慣。現階段社區經濟吉舖叢生,若推行一律減外僱配額措施無疑令更多中小企在改良謀生之前便遭加速淘汰,那顯然不是當下的良策。權衡利弊,當下削外僱保就業,應當集中邀同六大博企集團配合。原因是博企確有財政能力提供合理薪酬騁用本地居民。

路氹賭場夜色。
路氹賭場夜色。

        平情而論,博企外僱不一定是特別低薪,但往往基於行政考慮(例如以定期合約聘外僱到期滿解僱時可省回解僱補償,而管理層外僱或期望選擇同源外僱),令本地居民入職困難。據官方網站資料(列示各企業本地及外僱人員數量的最新資料是2024第三季),2023年底六大博企外僱比例尚都在30%之內,但去年第三季六大集團外僱比例均上升,其中三集團已超越30%。

                          2023第四季               2024第三季

新濠博亞集團             29.70%                         32.06%

美高梅集團                 28.79%                         30.92%

威尼斯人集團             29.35%                         30.65%

銀河娛樂集團             28.31%                         29.45%  

娛綜合集團                 21.79%                         23.73%

澳永利集團                 21.93%                         23.18%

       權衡利弊,行政當局應邀同六大博企集團配合,在不減營業規模的基礎上把外僱比重有序調整至20%之內,將可為本地居民新增8,000個就業職位,有效紓緩當下的就業困難。同時,特區政府當邀同博企集團配合,為受年底衛星場轉制受影響的員工及早安排,防止就業困難惡化。   

       靠博企解困只能是短期措施,中長期除了檢討新四產業成效及鼓勵中小企改良外,也應當推動人力資源效益,另謀發展。

       在十五年普及免費教育支援下,澳門年輕一代的平均學歷水平是兩岸四地中最高的。特區成立以來,亦已先後立法設置多個專業制度。作為長遠應對就業問題的政策,應當是積極啟動專業人員參與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發擇專業推動經濟發展和優化專業生涯的動力。新特首無疑在參選期已經發新聞稿主動表明約見了律師公會。行政長官若真心學「習」身體力行,應當儘快安排日程,帶同柯嵐出席醫療專業委員會、教學人員專業委員會及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委員會,帶同戴建業出席會計專業委員會,以及帶同譚偉文出席建築、工程及城市規劃專業委員會的會議,分別針對性聽取相關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的意見,並以新聞稿詳細說好故事,持續跟進,籌備在年底施政圾告說明政府政府可選擇實行的措施。萬一長官為全心學「習」未能抽出時間安排,各專業委員會以及各方專業人士也不妨主動為澳門獻策,憑著毅力,恃我志氣,總要步步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