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浩輝1月13日會見多個本地社團代表,新聞稿及相片來源由新聞局提供。
岑浩輝及其施政團隊上任後頻繁依賴「新聞稿」與公眾溝通,媒體遭閉門謝客的情況日益普遍,即使與施政直接相關的活動亦不例外。據本媒統計,新一屆政府去年(2024)上任至上周五(14日),約8成涉及有關特首岑浩輝及5名司長的活動均只經由新聞局公佈消息。
無論是6人在澳為編製施政方針聽取社團意見、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精神座談會,或出訪、上京聽指導、在橫琴見京官等,本地媒體只能看官方稿,要麼照搬內容,要麼摘要及改寫。至於對內容疑問或公眾關注的議題,根本無法即時向高官跟進及追問。
本媒統計岑浩輝及5名司長相關的活動消息,並比對官方媒體澳廣視(下稱TDM)的報道,以了解該6人在各類公眾活動中媒體參與及跟訪的情況。
上任至上周五 特首及司長約八成活動連TDM都不在場
本媒首先收集岑班子上任一個多月來新聞局網頁中所有公佈消息,篩選出標題中有「行政長官」、「司長」或該6人姓名的新聞。除去慣例上沒有現場採訪的批示、賀辭、出訪預告等之後,截至2月14日下午5點,共有88則相關活動消息。而TDM在報道以上消息時,使用新聞局網頁的發佈相片或資料片段,未見記者在現場的比例,足有八成(80.6%,約72則)。[1]
哪些政府班子活動尚留有位置給官媒跟訪?分析可見,有TDM記者親身到現場的活動共有16則,包括特首新春期間落區視察走訪、出席委任選管會的就職儀式、酒會等。

1月31日TDM發佈新聞〈黃少澤視察旅遊區及口岸〉,新聞內相片由保安司提供。(來源:TDM)
官方發資料 缺媒體互動訊息單薄
乍看之下,這一比例數據似乎顯示岑班子未做足「熱身」。事實上,有眾多顯然涉及公眾利益的視察、考察活動,只有單向發佈官方新聞相片或簡單稿件。此做法,一來訊息單薄,讓本應跟進問題的媒體一愁莫展,二來市民亦難獲得更多資訊。
例如在去年新一屆政府的首個工作日,即12月26日,岑浩輝到當時新落成的路氹戶外表演區視察,觀看數日後舉行預熱音樂會的人流進場演練及交通應變安排。根據新聞局所發佈資訊:一條一分鐘長、無聲的片段、約800字的「新聞稿」及相片中,[2]岑浩輝除指出戶外活動區是特區組織大型演出活動的重要一步外,較多提到「以安全為上」。
表演區的落成終貌是否合符政府預期?預熱音樂會後如何收集市民意見?新屆政府如何看待該項目被指招標程序透明度不足、欠缺社會解說的爭議,會否有跟進監察措施?一系列與民生高度相關的問題,在沒有記者在現場的當刻全數欠奉,只能日後向相關官員提問。

去年12月26日岑浩輝視察戶外表演區,TDM報道亦是用新聞局提供素材
司長見社團聽取施政意見 僅發稿複述代表意見
根據慣例,在公佈施政報告前,特首及5位司長會見團體聽取意見。今屆岑班子亦不例外,惟亦不見通知媒體。過往,部分團體在見完特首表達施政意見後,會在政府總部外見媒體,回應提問。惟今屆即使5位司長與多個團體均有會面,最終全數只經新聞局公佈有關消息。[3]
由今年(2025)一月中開始,5位司長便開始頻繁拜訪多個本地社團,就編製今年度施政方針聽取意見。這系列會見佔一個多月來新屆政府班子官方消息逾四成,而近四十則的施政工作活動中,由澳廣視的報道來看,全部均無記者在場,後續亦無任何「扑咪」(公開受訪)。
另外,特首岑浩輝在上(1)月13日會見多個本澳傳統社團代表,亦是只由新聞局發稿。[4]

1月13日岑浩輝見社團TDM報道,使用新聞局資料來源,並無記者在場。
特首及各司長的會見對象,均為本地具重要影響力的社團。除岑浩輝集體會見多個傳統社團代表外,5位司長則因自身施政範疇與相關的社團會面,當中作為新任司長的戴建業、譚偉文、柯嵐均積極拜訪,比留任二人的會見社團數量高出兩至三倍。
會見社團應是司長聽取意見、交流施政見解的互動過程,媒體作為與社會的橋樑理應在場,而非靠看稿來複述民意。但是,在眾司長數十次的社團拜訪「新聞稿」中,絕大部分均只引述了部分社團代表的會中意見,再加上司長「將認真研究」結語,公眾根本無法得知自身關心的議題有否被提出。在媒體被迫「缺席」下,無法向團體提問,亦不能追問司長的初步取態。
岑班子已上任一月有餘,岑浩輝及5位司長作為本澳重要政治人物,卻連連請媒體食「閉門羹」。若當局選擇繼續自說自話,失卻的不只是一時民意,更是長遠的公眾信任。
[1] TDM無現場記者的新聞例子如下:〈岑浩輝與主要官員舉行新屆政府首次政務會議〉
https://www.tdm.com.mo/zh-hant/news-detail/1042149?isvideo=false&lang=zh&shortvideo=0&category=all
[2] 〈行政長官視察澳門戶外表演區 指示全力確保預熱音樂會順利完成〉https://www.gov.mo/zh-hans/news/799021/
[3] 例子如下:https://www.gcs.gov.mo/news/detail/zh-hant/N25AVCRPJe
[4] 〈行政長官岑浩輝會見多個本澳社團代表〉https://www.gov.mo/zh-hant/news/111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