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澳門,相信近年不少市民常聽到與本澳未來發展有關的說法,莫過於是本地要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正當澳門走向「一國兩制」的下半場時,下任特首岑浩輝又高調為澳門設定另一項國家級任務:澳門在融入「大局」的同時,亦要為國家的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這種國家級任務,具體內容是甚麼,時間表、路線圖為何,澳門又是否具備條件,澳門人是否願意、是否做好準備等等⋯⋯相信不少市民都疑惑重重。究竟要如何融入?如何體現?澳門正處於融入過程中,或已融入多少?至於澳門要貢獻甚麼?是人才、時間或其他無形資源?無論現屆政府或是岑浩輝及其班子,都是無從論述。
在國家發展大局下,岑浩輝及其新班子要如何帶領澳門在未來的五年,在促進澳門發展的同時既融入國家,亦保持城市的主體性、特色以及原本的制度,而非僅僅與內地城市趨同,成績如何,只能在未來拭目以待。
岑班子上場 拉開「五十年不變」下半場序幕
本澳下一代發展或更靠近內地
十一月最後一日,岑浩輝的新班子名單出爐,並於翌日會見傳媒,這亦意味澳門即將進入「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下半場。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主旋律下,岑浩輝及其班子如何能確保在融入過程仍保留本地特色及保障本地人飯碗,這必定是特區政府未來五年施政的重大挑戰。
早前亮相的新班子,成員包括:繼續留任的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和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以及新任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和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這兩舊三新的司長配搭,雖未讓市民喜出望外,亦未算「驚嚇」,尚是不過不失。五施政範疇中,推進澳門融入國家大局的工作較多集中在張永春、戴建業、柯嵐身上,即法制、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二〇一九年十二月至今擔任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的柯嵐出身可謂「根正苗紅」。據報道,擔任第十四屆澳區全國政協委員的柯嵐出身「紅色家庭」,曾任前特首崔世安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背景方面是鏡湖醫院前院長柯麟的孫女。而柯麟的胞弟柯正平創立澳門南光公司、澳門中國旅行社,曾為新華社澳門分社首任顧問。
在記者會上,柯嵐僅就本澳的社會福利及老年化、少子化問題等發表意見,亦無直接回應有關本澳自殺問題的內容,亦無涉及本地文化藝術發展內容。教育方面,僅回應有關「愛國愛澳」教育以及青年發展等題目。
她表示,當局高度重視並支持青年工作,以及創造機會讓本澳年輕一代到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融入不單只是提供一個參訪機會,而是讓本澳青年能參與當中競爭,「人才都是(從)競爭和歷練出來的⋯⋯希望在整個大灣區的這個發展之中,我們的青年可以穩佔一席之地。」
綜上可見,未來本澳下一代受教育或發展將加速染紅,以司長為榜樣,培養出更「忠誠愛國」的青年一輩,並且放眼大中華尋求機會,亦可能促使年輕人口加速流動,但亦有機會「掏空」活力。
岑浩輝: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願景必須往前推
在新班子亮相的記者會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問及,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未來有哪些新舉措。岑浩輝回應指,上任後將根據自己的競選綱領,逐步實施規劃,並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
岑浩輝又指,自己在競選期間提出「五大領域」的政綱,上任後亦會依據政綱上所提到的方向去實行。儘管未來的環境可能有變,但希望政策能有效實行,「願景必須要往前推。」同時,本澳將與廣東及其他部門合作,促進橫琴深合區和大灣區的發展,並尋找發展機遇。
在參選政綱中,岑浩輝提出五大施政方向:「提高公共自理能力和管治水平」、「加快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完善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至於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措施,岑浩輝提及「1+4」產業及澳門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政府將提升會展商貿產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強與內地合作,並提升中國與葡語國家商務合作的平台功能。事實上,這份政綱大部分內涵緊扣中央的政策方針,例如重點提到維護國家安全,以及引入國內優質人才,民生上則希望推動澳門人要到橫琴「跨境養老」。
區域融合發展下
澳門仍能被看見?
在當選記者會上,岑浩輝亦重申,本澳的未來必須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並為國家的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在國家的支持下,澳門能夠更好地發展經濟和民生,並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在區域融合發展下,本地的獨特性會被看見?本地聲音仍可存在?
岑浩輝又指出,融入國家發展意味著融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為澳門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和機遇。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澳門必須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這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他還提到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提出的六大優勢,並表示,新一屆政府將利用這些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應當發揮聯通世界和葡語國家的優勢,助力經貿、金融、文化和旅遊等方面的合作。
雖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框架下,澳門定位強調「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這一概念過於泛化、本地角色模糊,具體執行仍顯乏力。例如中央及本澳多年致力推進橫琴開發以及大灣區發展,但澳門如何在其中發揮真正的主體作用,仍未見明確方向及內容,亦未見本地的得益之處。但另一方面,在區域融合下,澳門居民盡享通關及交通便利,澳人北上消費風行,部分本地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可謂未見其利先遭其害。
在另一方面,澳門與國際接軌其中一重要渠道便是與葡語系國家的淵源,特區政府過去亦一直強調澳門的平台角色。可惜,這一平台多年來未見起色,而本地與葡萄牙的關係亦未見進一步加強。近年「一國兩制」制度受到一定挑戰,這或讓擁抱民主自由等價值的葡萄牙不得不重新審視「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同時或影響兩地關係。
為更好接近內地
吳國昌:另類「政改」
永遠在路上
有意見分析指,這份五年政綱的方向和具體內涵都展露了岑浩輝思路清晰而且目標明確,務求做到與國家的政策相結合,直接回應中央的需要。正如前立法會直選議員吳國昌受訪時稱,岑浩輝可能只會推動另一種形式的「政改」,以更好地接近內地的發展方向。此類「政改」──以追趕「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和「新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發展,讓本澳更加接近內地,「接近內地,呢個最緊要。」
誠然,當「國家發展大局」被排上最優先位置,甚至成為本地社會未來要「融入和服務」的目標時,正如有意見認為若然澳門出現有別於中央的政策需要,如同過去的防疫政策一樣,過去具有相對自主、能夠調節本澳社會需要的政策空間則或會進一步被壓縮。同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本澳的政策可能過於依賴中央政府,限制施政上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亦可能過度依賴某些產業如旅遊業等,使致經濟結構單一,增加經濟風險。
區域融合必然引起本澳人員及國內各地人員競爭,以及內地人口的流入可能引發社會矛盾和資源競爭,影響社會的穩定性。文化方面,融入國家可能導致本地文化的稀釋,影響澳門的獨特性。最後,政治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對澳門的穩定性帶來不安定因素。
隨著本澳漸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主體性亦可能會逐漸變得模糊、甚至消失。這一趨勢不僅使得澳門在政策制定上失去自主空間,也可能導致本地特色消失。與此同時,面對內地日益增強的競爭力,部分本地人無法與其相匹敵的現實,使得本地勞動力市場面臨嚴峻挑戰。缺乏優質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將使得澳門人在未來的職場中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