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及水務局昨(12)日公佈《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公開諮詢總結報告(下稱報告),其中有64條意見促優化「生態島」選址、營運等方案並公開更多資、8條意見反對興建生態島,以及一份網上聯署要求當局考慮取消或優化該項目選址,以減少對海洋生態及中華白海豚的影響。海事局並沒正面回應該等意見,僅在報告中指出,「由於現時澳門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已飽和,為確保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建造新的建築廢持續發展,建造新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具有必要性,生態島項目相關料堆填區具有必要性,生態島項目相關資料已於環境保護局網頁內公佈。」
海事局於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2月16日就《海洋功能區劃》、《海域規劃》及《海域使用法》進行了為期50日的公開諮詢。當局在《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 諮詢文本中文提出「生態島」計劃以處理城市建築廢料,即以經篩選建築廢料過填海造島,橫跨廿多年,預算約156億澳門元。惟該計劃一公佈,不少市民以及保育團體反對,認為該項目破壞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亦二千多名市民聯署反對該選址。
海事局昨發稿指,諮詢期間舉辦了3場諮詢會及2場專業團體介紹會,共有約90人次參加,當中超過50人次發言。諮詢期間共收到515份意見。根據《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總結報告,社會意見普遍較為認同《海洋功能區劃》及《海域規劃》的初步構想,整體支持率近8成。在主動提交的社會意見中,「推進宜居城市建設」的正面意見達88.4%,「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的正面意見達87.9%,「發展海洋旅遊」的正面意見達83.7%。
局方又指,《海域使用法》總結報告反映社會意見普遍認同《海域使用法》立法方向及構思,整體支持率及正面意見超過90%。當中,最受社會關注的議題為海域的使用與發展、海域環境的保護,以及相關監察及處罰工作。
該局又指出,亦有意見關注海洋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中華白海豚及其他河口魚類的保育、擴展紅樹林保護區、增加動植物保護區、將龍爪角對開和機場南部海域加入「海洋保護區」;亦有市民建議通過各項環保措施建設生態島,令「生態島」成為澳門居民近岸觀賞中華白海豚的最佳地點。亦有不少意見關注在澳海域內增加「海洋保護區」的問題,關注本澳「海洋保護區」面積是否能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至少佔比10%的規定,以及公約內要求於2030年內完成保護30%海域的目標。
海事局在報告中指出,在公開諮詢期間收到較多關注生態島及中華白海豚的意見,局方共收到233條關於生態島的意見,其中 161條意見贊成興建「生態島」, 64條意見建議優化「生態島」選址、營運等方案並公開更多資訊, 8條意見反對興;另外 ,有一份意見指出有聯署活動,「意見主要建議考慮取消或優化生態島選址,以減少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市民促建「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海事局:本澳海域附近已設有
至於關於中華白海豚的內容,局方指共收到76條意見,其中38條意見建條意見建議劃設「中華白海豚保護區」,而餘下意見則關注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局方在回應指出,考慮到本澳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已開發利用現狀,同時需與鄰近區域相互協調,在澳門海域附近已設有一個國家級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故此,沒有劃設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海洋功能區劃》各功能區均包括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管控要求,科學引導海洋開發活動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也是《海洋功能區劃》落實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