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照片裡的劇場史

Patreon 專欄 即時報道 日常和夜間事務

文:黑黑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2863

時間:2023年07月10日 19:19

《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書內照片

從上個月(六月)開始,劇場文化學會所主辦的《澳門劇場文件展2023 | The Moment:鄭冬的劇場攝影》展覽,可能是今個夏天最實在的一件文化盛事。除了作品的呈現,更重要的是所產生的實質文化意義和影響,尤其對於本地文化。這是一個文件展,回顧的是劇場的歷史。同時,展覽還出版了一本攝影集:《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為本地首本劇場專題攝影集,同時也可作為劇場的圖像文獻。

展覽主體是鄭冬的劇場攝影,這應該也是「澳門劇場文件展」首次以純粹劇場攝影這個媒介來呈現。今次展出的這一批相片,當中所涉及的時間足有三十多年。這段悠長時光,不論對於一個人,還是對本地劇場來說,都是極為珍貴的三十年。這三十多年間的成長密碼,就埋藏在劇照之中。

劇場裡卧虎藏龍、能人異士很多,鄭冬就是其一。「入行」這三十多年來,她最先是曉角劇社的演員,曾出演好幾個重要劇場作品(珍貴史料),也曾自編自導過作品(某年的藝穗節)。在能力、經驗與興趣的不斷累積與開拓之下,她開始遊走在不同的劇團之間,主要是幫忙出手處理那些最為煩瑣、惱人的行政與技術協調事務,諸如監製、行政、舞台監督等。在還沒有藝術行政、監製等職位的時候,她已經在做這些工作。

到劇場開始有這些明確的劃分時,鄭冬早已被時間磨練到得心應手,再畸零再無助,仍指揮若定,以和善通透的眼神,淡定的微笑,有時還從容提供附加價值:咖啡師、心理治療師、美食資訊專員等。即使從來沒人做過的、不知如何入手的麻煩事,她也總是仗著義氣一手扛起,既是責任,更加多的,是愛,對作品,對人,對劇場。是在這樣的情感與工作境遇底下,她拍下這些照片,以別人不可能擁有的觀看角度。

身為劇場攝影師,要把自身的存在感減到愈低愈好,正如著名劇場攝影師許斌老師說:「劇場攝影師是如空氣般的存在」,因為這樣才不會對演出者造成干擾,要在團隊各人都不為意之下,為作品進行珍貴的記錄。也因為如此,攝影師常常不為人所注意。往往看到相片時才發現:原來那一個瞬間,你也看到了。觸覺敏銳又對作品熟悉的攝影師,就像導演心裡的眼睛。這也是,劇場攝影難以被其他紀錄取代的懾人力量。

《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書內照片

身兼數職的人,必然具備氣定神閒的能力,看鄭冬的照片就知道了。當其他監製可能仍在與各種規定、程序、budget、人事糾纏的時候,她已經能專注在作品和團隊的狀態中,甚至及時記錄排練忙亂中獨有的景況,留住不為人知的真實時刻。

細看這次展覽和收錄成書的相片,記下這跨越了三十多年的澳門劇場發展歷程,當中接近一半的照片,都不是劇場內的演出,而是發生於劇場外的環境作品。鄭冬在攝影集的序言中提及她個人的確特別偏愛拍攝環境劇場作品,「拍攝時有一種追尋的快樂興致,如旅行的出發、觀察和遇見。」而且,她相信「消失的是空間不是創意」,需以照片留下這些創意,即使空間終將消失。

這並非純然出於美學的考量來按下快門,當這些相片在被攝下之時,很可能已經構建其敍事脈絡,蘊含其特有的記憶符碼,並有著要為歷史留下證據的意圖。因此,在閱讀相片時,這些城市空間的歷史脈絡,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檢索,同時也為未來書寫留下有力線索。

《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書內照片

美國歷史學家瑪莎 • 桑懷絲 ( Martha Sandweiss)對於攝影在歷史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曾經作出這樣的提醒:「攝影的能耐是召喚而非訴說,是透露而非解釋,這樣的能耐,讓它變成歷史學家或人類學家或藝術史家眼中的迷人素材,他們會從一大疊收藏中單只拉出一張,來編織他或她想說的故事。但這類故事和照片最初的敘事脈絡,創作者的意圖,或是當初觀看者的使用方式,可能有所關聯,也可能毫不相干。」

未來的人們,看著這些相片,又將如何編織澳門戲劇發展走過的足跡?劇場發展是本地重要的一頁文化史,與城市的發展更是關係密切,今天,看著這些照片,曾經參與其中的人,可能還能看出種種端倪,能訴說其中所隱藏的一些關鍵,但沒有參與甚至全然不接觸劇場的人,又將如何閱讀這些圖像檔案背後的脈絡?洞悉其中與城市、與自身的關連?

有人提及香港的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曾在2019年至2021年間,策劃的「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這項兩年計劃也相當龐大,整理和保存了香港六位重要舞台攝影藝術家:阮漢威、陳德昌、張志偉、曾文通、謝明莊和關本良的演藝影像紀錄;除了進行展覽、書籍出版、線上講座和工作坊等,還包括創建香港首個結合紀錄舞台影像、梳理劇場歷史和口述舞台攝影史的中英雙語數碼資料庫,當中紀錄的是香港四十年的演藝歷史。這樣的歷史保存計劃當然使人欣羨,也是一個地方文化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然而這一切的建立,都要建基於對維護城市自身文化史的重要認知之上。

《一瞥矇矓:鄭冬的劇場攝影》書內照片

 對此責無旁貸的本地文化部門,在忙於花費龐大資源建立供遊人打咭的文旅項目以外,對於這類與他們眼中的「文化盛事」、可能全然無關的文化維護工作,又曾作出何種積極推動?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