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刊登】談法蘭克「當下的真實性」——訪《西哈諾》劇組

藝文爛鬼樓

文:Franky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0039

時間:2023年03月22日 22:22

邀請法蘭克及法國劇團 Badaboom Théâtre 劇場負責人及導演 Anne-Claude Goustiaux,澳門編劇及藝評人鄒景峰先生,曉角話劇研進社藝術總監許國權先生等人連線進行文化交流,欣賞兩地不同版本的《西哈諾》演出錄像,分享民眾的回饋、討論兩地的現今藝術發展趨勢、社會對藝術的重視

繼2014的合作後,夢劇社再度攜手法國埃梅劇團舉辦跨年度的「當代劇場美學探索及實踐計劃」。這次計劃以法國經典愛情劇《西哈諾》為工作文本,以讀書會、文本研習工作坊、讀劇會、讀劇演出呈現、表演及身體訓練工作坊、法澳文化交流會等形式,進行深度探索及當代演釋,當中的《西哈諾》實踐演出,將在3月24日至26日於澳門文化中心上演。

夢劇社的「當代劇場美學探索及實踐計劃」除了面向一般觀眾,拓展其當代劇場美學的視野外,亦以劇場工作者為對象,引入歐洲劇場的概念及訓練方法,透過交流共同探索及激發更多當代劇場的可能性,其中莫家豪、楊彬、龔嘉敏、何錦輝、劉雅雯及歐陽月珊等本地劇場工作者均有參與。

莫家豪是《西哈諾》的執行導演及劇本粵語翻譯,排練過程中協助文本的處理

擔任執行導演及劇本粵語翻譯的莫家豪,認為這次《西哈諾》的呈現在翻譯上是一個難題。他指出,主角西哈諾本身是一位詩人,不但在原劇本中多處有吟誦詩歌的情節,而且日常用語也帶有明顯的詩意,如何在翻譯中保留原劇本中特有的韻律,是他和法國埃梅劇團的法蘭克導演傷腦筋的地方,例如劇中有一段西哈諾一邊擊劍一邊吟詩的情節,原劇本的台詞是以亞歷山大詩體寫成,這是一種法國古典詩歌的形式,通篇有特定的格式,涵蓋音節、押韻、對偶等方面,加上演出以粵語進行,除了要翻譯成粵語口語以切合澳門的文化背景外,同時由於劇本是在十九世紀創作,在內容翻譯上亦得考慮當代語境的通俗性,好讓台詞不致於太「文皺皺」,令觀眾的疏離感超出可以承受的範圍,因此只得透過反覆修訂,最終定出一個折衷的方案來,殊是不易。

談到翻譯所導致「失真」的問題,莫家豪表示導演法蘭克的態度頗具有啟發性。他指法蘭克十分強調劇場「當下的真實性」,認為這次《西哈諾》的演出是在當代亞洲劇場上呈現西方經典劇本,出現時代、文化及翻譯上的差異是必然甚至是珍貴的,透過舞台來呈現這種差異有助於發掘及揭示一種只屬於當下的、深層次的真實,既是戲劇的,也是這次《西哈諾》呈現的有趣之處。莫家豪認為《西哈諾》這樣一個與當代澳門存在適度距離的文本,對於反思及梳理澳門當代劇場發展,尤其是劇場美學的取態而言,是很好的參照,這種「當下的真實性」儘管對可能帶有嚴肅意味,但它所蘊藏的思想深度,卻對包括自己在內,澳門劇場工作者有不少禆益。

楊彬於大學時期已與法蘭克合作,2015年夢劇社透過楊彬邀請法蘭克來澳主持藝術交流活動

楊彬則談到,自己在《西哈諾》中飾演卡斯安,這是繼西哈諾後戲份最重的男角。他指出法蘭克對文本十分重視,演員對角色的演繹要展示出應有的深度,他嚴格要求演員不得隨意改動台詞,以及要清楚、完整的表達每一句台詞,包括文中所指示的語氣。同時由於卡斯安、西哈諾及一眾男角,大部份都是劍客,在排練前他們更要接受西洋劍擊的練習。楊彬認為,對於澳門的劇場界來說,這是一種相對偏慢的排練節奏,適用於經典文本的練習,同時他自己本身對劍擊及十七世紀的法國了解不多,因此這個距離剛好給了他所需要的空間,去發掘及思考一個經典文本中的經典角色所包含的藝術價值,這對他的演藝事業來說,是一次很好的梳理及練習機會。

演員歐陽月珊在劇中飾演廚師哈諾根,也是主角西哈諾的一位重要的朋友

另一位本地演員歐陽月珊,將在《西哈諾》中反串飾演哈根諾一角,這是一位糕餅店的老闆,也是西哈諾的好朋友。她提到法蘭克對於她廚師的本職甚是賞識,認為自己對於食物的認知既有助於呈現哈根諾一角的特質,也能幫助劇組更好地處理出現食物的場口。她認為法蘭克在舞台上使用真正的食物,是他忠於文本、呼應「當下的真實性」的體現,同時要求她反串男角,則是刻意營造的差異,這種機關處處,虛實相間的做法,令強調《西哈諾》的演出增添了不少可供玩味的地方。

李頊珩飾演劇中的貴族德.傑許伯爵,與女主角龔嘉敏有不少對手戲

作為劇場交流元素的一部份,是次《西哈諾》的演出,除了有本地演員出演外,亦邀請了來自香港的戲劇工作者李頊珩(Hanks)參演。他是香港ActorBase專業演員訓練工作室創辦人之一,亦於TVB的藝員訓練班擔任導師,專注於演技、形體、聲音、小丑表演等表演技巧的研習工作,並參演了早年法蘭克在香港執導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對於首次與澳門劇場工作者合作,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澳門劇場工作者的熱誠。誠然法蘭克對一眾演員的要求都很嚴格,但劇組成員不論是演員還是場務,都有著一種「做好齣戲」的共同熱情,令劇組有一種家庭式的凝聚力。此外,和法蘭克合作數次的經驗,也讓他十分信賴導演。他提到法蘭克在排練時,經常對演員作出一些在他看來頗為奇怪的指示,直到事後回想才明白這些指示是對應著角色的特點,是法蘭克為了呈現角色形象而事先專門設計的,而正是反映了法蘭克所擅長的、對經典文本的精確解讀,因此跟從著他的指示排練,往往都有意外收獲,這是包括《西哈諾》在內,和法蘭克合作的體驗。

相關文章:

【特約刊登】打破演員及觀眾的慣性——專訪《西哈諾》導演FRANCK DIMECH

https://bit.ly/3TyNZlo

(資料由夢劇社提供)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