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14)日立法會繼續口頭質詢大會,江門同鄉會副會長、直選議員鄭安庭問及行政當局如何完善人才政策。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在回應時指出,特區政府貫徹落實主席習近平去年來澳視察期間的系列重要講話,致力「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大力引進和培養各類人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人才引進方面,當局將遵循「引得準、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則,兼顧國家和澳門的發展戰略及產業佈局,做好引進人才的支援配套服務。
她又指,教青局及勞工局合作於今年推出「澳門青年大灣區職業之路資助計劃」,支持青年前往大灣區內地9市及橫琴合作區指定機構就業,提供每月津貼(每月五千,最長18個月),推動其融入國家發展。
鄭安庭:大學生失業 浪費人才
鄭安庭在大會上指出,去年第四季官方數據顯示失業人數為6,700人,而當中有3,500人具高等教育學歷。「大學生失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許多本地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缺乏對澳門及深合區產業需求的瞭解,導致畢業後難以找到與其專業相對應的工作,造成人才浪費。」而海外澳門人才回流也面臨專業資格和職業認證體系不完善的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其專長。
他又要求當局交代如何進一步優化人才資料庫,確保數據的及時更新和準確性;會否建立定期評估機制,檢視現有人才政策的成效,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是否會針對青年人才制定發展計劃,並提供更多實習、 就業和創業機會,以及是否考慮建立和完善專業資格認證體系。

柯嵐:為祖國、為本地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柯嵐在回應時稱,目前澳門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區政府加強各階段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和引導,強化人才梯隊建設,為祖國、為澳門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
至於檢視人才政策成效方面,她又表示,人才發展委員會將結合澳門和國家發展的需要,重啟人才需求調研,為市民、業界和全社會提供可預期的短中長期人才需求變化趨勢訊息。「在人才引進方面,將遵循『引得準、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則,兼顧國家和澳門的發展戰略及產業佈局,做好引進人才的支援配套服務,發揮引進人才的綜合效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根據人才委員早前公佈的數據,第二期人才引進計劃 1,043宗有效申請中,至 2月底有 105人獲納入建議引進名單,而收到 16宗高端人才申請,暫時沒有納入建議引進名單。
另外,截至本年2月28日,第一期人才引進計劃有效申請共 1,036 宗,審批獲納入建議引進人才名單有 470 人,而有關名單仍在持續更新中。在兩期計劃,截至2月底,合共575人在建議引進名單內。
柯嵐又稱,為提高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人才委自今年3月開始,在澳門「一戶通」平台增設了人才登記服務。另外,有意回澳發展的人才,可按相應法律規範申請資格認可。

柯嵐:全方位支援本地青年學業、就業及事業
柯嵐續稱,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特區政府開展了系統性工作,全方位支援青年學業、就業、事業發展。教青局近年已把生涯規劃工作前移至初中教育階段,今年新推出「學生生涯規劃藍圖」計劃,每月開展一次講座或參訪,緊扣「1+4」產業,為學生提供升學資訊及職業規劃諮詢。
教青局持續與不同部門及機構合作以提供多元的實習機會,推行「青年善用餘暇計劃」,今年進一步將「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的實習名額增加至520個,完成實習者將獲發放津貼。當局亦透過《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以津貼鼓勵企業聘用不超過26歲的具高中或高等教育水平的青年。勞工局每年舉辦「職出前程」本地實習計劃,並將把該計劃延伸至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