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首岑浩輝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助青年就業及創業的措施,其中一項是每月資助35歲或以下高校畢業青年到大灣區就,每月5千澳門元(下同),最長18個月。岑浩輝強調,該措施只是階段性的鼓勵措施。「青年對澳門好重要」,不想見到他們無所事事、「好快脆」放棄理想,故自己提出該措施,鼓勵青年爭取更開濶的就業空間,提高自己、擴濶視野、吸收經驗,但「舒適圈係有一個階段」,若恒常資助,政府財政狀況未必能應付,留澳工作的青年亦「可能會有諗法」。
岑浩輝昨(14)日列席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其中助青年就業措施句括,增加赴內地指定企業實習崗位數量,澳門大專學生內地實習計劃新增至520個名額,完成實習後每人津貼5千元。

另一新措施就是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對前往大灣區內地9市及橫琴合作區內指定企業就業的35歲或以下高校畢業青年,於其就業期間補貼每月5,000澳門元,補貼期最長18個月。
至於有關助青年就業創業方面舉措包括,為青年構建「學業、就業、創業、事業」全鏈條支援服務體系,以及研究將「職出前程實習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等延伸適用至赴內地發展的澳門青年。
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有媒體問及資助青年大灣區就業措施會否變為恒常性。岑浩輝回應指,該措施屬階段性鼓勵措施。青年對澳門好重要,惟本地以旅遊博彩為主,相對正常經濟體系尤其大灣區本地就業空間窄。「本地青年讀完書返澳後,除咗(從事)旅遊博彩、公務員,咁點呢?唔一定啱佢做,佢亦一定想唔咁快脆放棄自己理想。但係如果唔做嘢,對我哋青年嚟講,係唔係好事?所以政府階段性協助佢到大灣區就業。」
他又指,大灣區市場濶、行業多,無論本地青年讀甚麼專業都可找到相應的專業,「可以叫佢哋去爭取,鍛鍊自己、擴闊視野、所以今年我提出呢個,而且係無其他條件⋯⋯佢哋可以闖下,所以只能階段性,不能長期性」。現時在部分大灣區地方如橫琴都推行資助措施助青年,在參考香港等地,相關措施都是階段性。
岑浩輝又表示,每年本澳有數千大學畢業生,「若長久性,每年六萬一個人,呢個要睇政府財政狀況,可以資助幾耐」。又希望本澳年輕人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去發展職業生涯,「我對佢哋有信心」

岑浩輝:優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 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
在施政方針中有關就業方面,岑浩輝又強調優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輸入外地僱員僅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當局會動態調控外地僱員數量。
他又指出,特區政府會嚴厲打擊非法工作與虛假聘用,完善本地員工晉升機制,推動落實綜合旅遊休閒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