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氹仔柯維納馬路戶外停車場(攝於去年中旬)
氹仔柯維納馬路戶外停車場又將有新變化,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昨(20)日表示,當局將率先在該公共停車場引入半小時收費制度,希望透過引入不同機制,探討未來是否廣泛使用有關措施。
多位議員在昨日的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要求當局關注部分公共停車場收費高、使用低、停泊時間彈性低等問題。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直選議員李良汪指出,本澳有停車場持續出現「有位冇車泊、有車冇位泊」問題,而新落成的停車場的收費有所調升,故要求當局交代有何有效應對措施提升泊車率,如何科學制定泊費標準,以及會否研究縮短公共停車場的計費區間,例如以每半小時為收費單位,以提升公共泊車收費的合理性、靈活性及公平性。
譚偉文在回應時指出,截至2024年底,交通事務局轄下澳門境內的公共停車場共有62個,合共可提供超過4萬2千個泊車位。至於停車場的收費定價方面,當局依循「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的總體方向,從提高公共停車場車位流動、體現用者自付、鼓勵綠色出行等方面收費定價的考慮原則,期望讓有限的公共泊車資源能獲得更公平、更有效的運用。
他又指出,目前公共停車場已劃分日、夜間時段的收費安排,現階段暫未有推出其他收費時段安排的計劃。當局會不斷審視各公共停車場整體泊車狀況,綜合考慮泊車位的使用情況和使用者的需求,適時增加和刪減不同類型的車位以配合社會發展,同時包括一些收費區間的考慮。
譚偉文又稱,以氹仔柯維納馬路戶外公共停車場為例,因應重型車位的使用率偏低,早前已經將部分重型車泊位改為輕型車泊位,交通事務局並有計劃進一步再將部分重型車泊位改為電單車泊位,希望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在泊車時段方面,當局亦考慮率先在公共停車場引入半小時收費制度,透過引入不同機制,探討未來是否廣泛使用有關措施。

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中)昨日列席立法會大會
一年內柯維納停車場變化大
前氹仔賽馬會對面的氹仔柯維納戶外停車場原為旅遊車免費停泊區,後因低使用率以及社會有意見要求增加氹仔私家車停車位,特區政府於2023年年底將該停車場規劃成本澳首個收費的戶外公共停車場。停車場初期提供41個輕型車位及17個重型車位。其後當局見輕型車位需求大,重型車位則少使用 ,在去年5月調整比例至61個輕型車位與10個重型車位。同年9月,當局再將3個重型汽車泊車位改為電單車泊車位後,場內可提供50個電單車泊車位,保留7個重型汽車泊車位,輕型汽車泊位數量維持61個。
交通局在本(2)月14日表示,為回應氹仔居民對柯維納馬路一帶電單車泊位的需求,局方檢視氹仔柯維納戶外公眾停車場的泊車情況後,相對於輕型車位平均逾83%的停泊率,重型車位的使用率偏低只有不足10%,因此計劃調整該停車場的泊車類別和數量,將部分重型汽車泊位改為重型及輕型電單車泊位,以更好地善用公共資源及滿足不同泊車需要。然而,局方未公佈各類型車輛泊位的確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