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橋受爭議 政府稱開放態度聽取意見 林翊捷促長遠規劃 建隧道打造「澳門南岸走廊」 

新城A、B區行車天橋初步設計方案,澳門半島落橋點橫跨外港一帶多個地標及建築物。(來源:公建局)

連接新城A、B區行車天橋(下稱AB橋)方案備受爭議。除了議員質詢外,本澳亦有不同專業人士針對項目表達憂慮,包括建築師、城市規劃師等。政府昨(12)晚發稿指,現時AB橋仍在圖則設計階段,政府會保持開放態度聽取社會意見。前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城規師林翊捷則建議當局應取隧道而棄天橋,為本地打造「澳門南岸走廊」。

林翊捷又強調,當局在設計AB區通道時要具前瞻性,思考其延展性,為日後工程預留結構,惟目前當局所公佈AB橋方案則欠奉、亦是不少政府公共工程所缺乏的重點。

從研究過海隧道連接A、B區,到突然轉軚為行車天橋,政府更堅持天橋對世遺燈塔景觀影響有限。然而,社會一直有意見認為若AB橋落成,必然對外港一帶地標及景觀造成莫大影響。

林宇滔:有信心新屆政府聽取民意暫緩AB橋

日前直選議員林宇滔受訪指,AB橋是上屆政府執意決定,有信心新一屆政府會聽取民意暫緩AB橋方案,又批評當局沒有就AB橋方案進行公眾諮詢,亦未公佈更仔細資料,更未見環評。

林宇滔又指出,自己收集到居民意見比較一致,認為應要以更新技術、對環境帶來更少的影響,以隧道的方式連接A、B區。在決定AB橋方案前,政府已就興建海底隧道方案連接A、B區做了不少研究和環評等。

林宇滔希望政府真正聆聽民意,並強調若日後政府仍堅持AB橋方案,下一步有可能以聯署方式向政府表達意見。

除了以議員身份提出書面質詢外,林宇滔和團隊日前制作短片,講述若AB橋建成後會為外港一帶可能造成的影響,有關路段涉及多棵行道樹或將被砍伐。

直選議員林宇滔

AB橋在澳門半島的落橋點位於皇朝區觀音像前、西接科學館前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受影響地標及景觀還包括文化中心、科學館、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等。

政府:AB橋在圖則設計階段

土地工務局局長黎永亮昨下午被問到有關AB橋工程時,則沒有回應,僅表示有在報章留意相關意見,但AB橋項目由建設部門推動及判給,沒有其他補充。

昨晚八時許,公共建設局、土地工務局、文化局突然聯合發出約130字的短稿。該三個局指出,新城A、B區行車天橋設計連施工招標承攬在去年10月委託,目前正進行圖則設計。過程中會繼續秉持開放態度,聽取社會意見、完善方案。

該稿又指,「就近日市民有關新城AB區通道的建設形式提出之關注,特區政府將收集有關意見、整理及綜合分析,倘有進一步消息將適時向外公佈。」

由態度強硬,堅稱天橋方案最適合,到昨晚突然發聯合稿,最終政府取態為何,會否暫緩AB橋、改建隧道,公眾則拭目以待。曾任城規會委員的林翊捷則提出替代方案,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市民關注及討論。

若建行車天橋
林翊捷:短視、無延展性

林翊捷昨下午接受本媒訪問時指出,現時若決定用行車天橋的形式則較短視,亦沒有延展性,同時對周邊環境破壞大。

他又稱,若建AB橋,必定影響外港一帶,包括AB橋落成或影響燈塔景觀,與周邊限高有衝突;AB橋的多個橋墩將影響外港碼頭運作;興建AB橋需大量砍伐皇朝區的行道樹;車道過於接近現時觀音像海濱休憩區兒童遊樂區,帶來噪音、灰塵問題;落橋點與皇朝現有車流有衝突;以及AB橋將擋住、破壞澳門南海岸的城市景觀,有損旅遊休閒城市的形象。

他續稱,包括AB區通道在內,政府在規劃大型公共工程時必須有前瞻性,為工程及規劃預留用地和結構。

皇朝一帶商業大樓林立。

皇朝一帶

提新方案「澳門南岸走廊」連接第五通道
預留結構重前瞻性及延展性
林翊捷:對周邊景觀影響較低

林翊捷又向本媒分享他所建議的替代方案——「澳門南岸走廊概念」: A、B區通道以隧道形式興建,在MGM對開政府填海地設出口,該地現時亦沒有其他規劃,彈性大、空間夠,亦不會與車流有太大衝突;考慮通道的延展性,AB區通道日後有機會連接政府曾研究、已做環評的第五通道,從澳門半島南岸到達新城D區及氹仔;同時可以從皇朝區興建西延線到南灣CD區;若有需要,新城A區南邊亦可接隧道到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人工島南面亦有閒置土地可使用。

城規師林翊捷設計之「澳門南岸走廊」概念圖,建議AB區隧道連接日後可能興建的第五通道。(底圖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

他表示,若當局決定建隧道時做好預留結構的設計,未來AB區隧道就可以與其他通道扣連,按「澳門南岸走廊」方案設計,可達成由氹仔一直去到新城A區的南岸都在地底通行。「你要接第五通道也好,你接一條人工島隧道也好,結構上你有個接口留在那裡,將來它什麼時候建起來是另一件事,但那個接口已經留在這裡,要用的時候隨時可以接進去,這個是必須的。」

林翊捷又指,這個「南岸走廊」概念未必要由一屆政府完成,攤分由幾屆政府慢慢進行也可,甚至要配合軌道交通的安排。政府做基建時必須有規劃、長遠的思維,惟現時本地有不少公共工程都沒有預留結構和預留土地,連接起來不順暢。

林翊捷:政府缺公開諮詢 應鼓勵市民討論基建項目

問到在AB橋議題上如何讓社會關注及討論,林翊捷指,部分政府大型項目會做公開諮詢,但是次AB橋項目沒有,而且根本沒有公佈細節,公眾都不知情。另一方面,社會大眾都可以多些去討論、關注AB通道工程,反映意見、思考更有創意、智慧的方案。隧道或比天橋成本高,但相信市民更希望公帑用得其所。以前有些項目公帑是用多了,但效果反而不理想,「不好用、漏水、延期,大家就生氣,我覺得澳門市民最憤怒的就是這個。」

城規師林翊捷。資料圖片

城規師林翊捷(資料圖片)

他亦期望政府可多鼓勵市民關注城市基建、參與討論,並非簡單一句:政府的方案好還是不好,而是更多考量及方案。「政府應該鼓勵大家提多些意見。鼓勵市民多就這些基建討論,而不是急著上馬。有時太急未必做出一個最好的決定。」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