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增 運動員選拔制度待完善 甄慶悅籲總會增選拔透明度及爭取博企支持

澳門傳新協會會長兼澳門乒表隊成員甄慶悅

澳門傳新協會會長兼澳門乒表隊成員甄慶悅指,特區政府新一年資助計劃比過往有所改善,本澳體育總會應藉機積極推動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同時建立透明的選拔制度,繼續向博企爭取支持政府也應鼓勵博企支持本地體育,讓本地體育能全面發展。 

去(2024)年11月,特區政府推出5項體育資源資助計劃,預算總額約1.32億澳門元(下同)。

新資助制度下
甄慶悅:仍有部分達標運動員未有基本資助

儘管在2025年體育資助政策有所改善,精英運動員和集訓隊成員參加國際賽事將獲得全額資助,但甄慶悅指出,部分符合資格的集訓隊成員卻未能受惠。

甄慶悅指,上屆政府因疫情關係,政府財政收入下降,收緊體育資助,有本地運動員需自費參加國際賽事。此舉不僅加重運動員的經濟負擔,更可能扼殺有潛力的運動員發展。 

這位前代表隊成員又批評,要求運動員自費參賽不合理運動員的參賽資格不應取決於其經濟能力,而是他們的競技水平,此舉不利本地體育的長遠發展。

往體育局對不同級別賽事的資助比例不一,如果參加亞運會或政府帶隊的運動會,當局會全數資助;運動員參加國際性賽事,體育局資助七成,參加世界賽和亞洲賽資助八成,參加地區性賽事則僅有五成資助,其餘費用由總會或運動員承擔。

《2025 年度精英及集訓隊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有展示集訓隊運動員資助範圍及津貼金額表。

今年起,有關資助政策有所改善。除了維持原有資助外,納入《2025年度精英及集訓隊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的成員,參加世界賽、亞洲賽等國際賽事將獲得全數的政府資助,無需再承擔任何費用。此外,新政策明確規定,無論政府資助比例為何,總會都不能向參賽運動員收取任何費用。

然而,在現時制度下,部分合資格的運動員仍未獲得資助。甄慶悅指,有部分運動員雖已符合資助計劃的標準,總會亦推薦他們加入集訓隊,但未有政府資助及津貼。「因為政府可能有些不同的考慮,人數或者等等不同的原因,有些有,有些沒有,這樣就不公平了。」運動員既然已進入集訓隊,他們都應該要有最基本的資助。

甄慶悅:總會應善用資源
讓運動員多參與常規性國際賽事

甄慶悅希望總會在新一年能善用資助,爭取讓運動員參與常規性國際賽事,保持競技狀態,激勵訓練熱情。「只是在澳門裡面塘水滾塘魚,很難有大進步。」

過往由於資源限制,許多澳門體育項目並非常規性地參與國際賽事,導致水平提升緩慢。甄慶悅以籃球為例,澳門籃球運動員在巔峰時期參加的最高級別賽事,可能只是港澳埠際賽或粵澳比賽,與鄰近國家地區運動員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新的資助政策為總會提供了改變現狀的契機甄慶悅認為總會應把握機會,積極組織運動員參與亞運會、亞洲盃等國際賽事。此外,政府也應積極配合總會的參賽計劃,簡化審批流程。

選佢唔選我?
甄慶悅:集訓隊選拔制度需公開透明

 甄慶悅指,現時本地五十多個體育總會的集訓隊選拔制度缺乏統一標準和透明度。要確保集訓隊選拔的公平公正,須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選拔機制。而且現時許多總會的選拔標準模糊不清,選拔過程不公開,導致會有「點解選佢而唔選我」的質疑

他又建議總會應制定明確的選拔標準,並在選拔前予以公開,讓所有運動員了解評選規則。其次,選拔過程應透明化,並公佈集訓隊成員名單。各體育總會應與時俱進,利用網絡發佈資料、宣傳運動員、會務等。現時許多總會的網站信息更新滯後,甚至沒有官方網站,難以查詢集訓隊相關信息。

據官方數據顯示,澳門現有126名精英運動員和約2,300名集訓隊成員,但具體名單卻鮮為人知,即使資深體育記者也難以說出三分之一的精英運動員名單。這種信息不透明的狀況,不利市民了解和支持本地運動員。

甄慶悅亦理解,並非每個總會都有足夠資源去經營得更好,皆因有不少總會是由熱心人士組成。「怎樣令到澳門的體育總會自己又要進步,又要參加國際賽事,可能對它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工作壓力。」所以他建議,在新的資助制度下,可依靠公眾去監督總會,讓總會提升其專業性和效率。

甄慶悅:政府應鼓勵博企支持本地體育發展

近年本澳定期舉辦各種國際賽事,六間博企的名字常出現在贊助單位一列。甄慶悅指,本地體育發展應爭取博企的支持,雖然新的博彩經營合同規定各大企業增加非博彩元素投資,大力推動舉辦體育盛事,去年亦分別舉辦了二十四項。但因為博企資助主要集中於大型國際賽事,忽視了本地體育項目的發展,造成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局面。

2024銀河娛樂澳門國際馬拉松(相片來源:體育局)

 他建議政府牽頭促成博企與本地體育界合作,同時要求博企撥出一定資源支持本地體育發展,將其納入博企的社會責任範疇以及博彩經營權評分標準內。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