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近兩年,訪澳旅客量持續上升。今年農曆年廿九至初三一連四日,本澳入境旅客逾60萬人次,旅遊區遊人如鰂。離島工商業聯合會會長楊景開指出,目前本澳旅客已接近疫前數量,惟旅客的消費模式已改變,更喜愛「掃街」,亦影響本澳的餐廳飯店生意。隨著本地人及旅客消費模式變化,經營者更應因時勢變通、自力更生。
他又冀當局能推出創新舉措扶持中小企,同時檢視現有營商規範,簡化部分行政手續。
楊景開近年觀察指,整個澳門的消費能力並沒有變差,但模式已改變。疫後各界對經濟回復都充滿希望,可惜事與願違 。一方面,雖然旅客量已去到疫前的八九成,但消費模式改變,旅客不愛到餐廳坐低,喜歡「掃街」四處吃,這對正規餐廳、飯店的影響較大。
有意見指,氹仔舊區已成「牛雜街」、澳門已成「牛雜之都」。楊景開道,「實際上『牛雜』只是一個代名詞,就是指街頭小吃,很多遊客喜歡這個(遊玩)方向和味道。」他們在社區的消費額或與疫前差不多,不過現在消費力或者轉向街頭小食。部分堂食餐廳以前一度爆紅,現在生意則未回復。
另一方面,本澳內部的消費模式也在變化。疫情前後,為了生活上的便捷,客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更習慣叫外賣,少了光顧堂食店鋪,間接令他們的經營更困難。「 如果以餐飲業來說,甚至乎零售業,(不少市民) 都習慣網上消費,對整個社會影響都頗大。」
楊景開在路環經營一間餐廳。他表示,商會將不斷和政府溝通,建議出台更多有利營商環境的舉措,例如社區活動、「全城消費大獎賞」等以吸引本地消費者。經營者亦要自力更生,經營上因應時勢變通,「因為整個模式改變得很厲害。」
指「大獎賞」起作用
可留住市民不外出消費?
楊景開:想法不實際
政府推出鼓勵市民留澳消費的「全城消費大獎賞」(下稱大獎賞),為期三個月至12月底結束。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就指,「大獎賞」電子優惠總核銷金額約2.27 億澳門元(下同),聯動全澳消費逾11億元。局方問卷調查顯示,不少商戶及居民對活動意見正面。
楊景開亦予以正面評價,認為能營造消費氣氛,但如果政府以為「大獎賞」可以力挽市民從此不再到外地消費,則是「不切實際」。「大獎賞」可以帶來一種消費氛圍,「反正抽中券」,消費者便多了考慮留澳消費。「但當然,不能幻想因為這樣(的消費氣氛),(市民)就不會去鄰近地方消費。我覺得這個不實際,但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楊景開又稱,現時旅遊區及民生的經營環境兩極化,有不少店鋪丟空,但有些店則在加租。有商戶反映,在旅遊區、如官也街等地的店鋪加租加得很厲害,但民生區就較多空置店鋪。「 (旅遊區鋪位)租約到期可能會加三成或五成。」
消費券效用難持久
楊景開冀當局簡化行政手續
今屆政府上任,近期特首岑浩輝及五位司長馬不停蹄見多個傳統社團,包括中總、工聯、街總及婦聯等,為制定今年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問及對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有何期望,楊景開表示,望當局有創新措施。較易做到、又可以幫扶中小企的,就是先簡化行政手續。他認為,派消費券是對部分本地中小微企有幫助,但不是長遠之計。本地庫房亦難支持。
亦有意見建議,強制現金分享的其中一部分必須用於本地消費。楊景開指,「看看(這建議)有沒有可行性,三成或兩成都好,這不會影響居民或持份者本身受益的福利,亦都幫助到本地的經濟活動。」
疫後整個經濟環境未如理想,可謂殺了大多數商戶一個措手不及,政府與商戶要如何面對難關?楊景開提議,當局應推出更多營商便利措施。事實上,不少經營者很怕行政手續拖沓,如申請牌照等。「(當局)可否儘量簡化一些、幫扶一下?很多規管、規範、規則,可否有些改善空間?或者各方面檢討?(這是)政府唯一我覺得比較容易做到的幫扶商戶(措施)。」
旅客持續增加
楊景開:望市民包容不便
問及預測今年的中小企狀況,楊景輝指,本澳人口太少、基數小、經濟體系小,應該把正業遊客服務做好。「如何吸引遊客、居民有沒有可能儘量包容到(更多遊客)。」當然, 一旦多人來澳,一定會影響本地人生活。「比例是讓人害怕,所以我們澳門人已經很包容, (我)也都希望繼續包容。」在目前這個逆景,各界應思考怎樣做得更好,但無人敢講有何良方妙策。
然而,他續指,澳門現時發展定位為旅遊休閒城市「是沒有錯的」,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來自遊客。居民有很多不同意見,旅客一多,就會影響市民生活。正如巴士服務、交通出行等方面, 「都可能影響大家生活⋯⋯(我)希望(民眾)都儘量包容一下。遊客來到,(若) 他開心、覺得好,他會把口碑帶回去, 不斷會有遊客來到。」特區政府亦正不斷地想方法來平衡各方面。
問及對現任財爺戴建業及特首岑浩輝有否信心搞好本澳經濟?楊景開則稱,自己是有信心,現時澳門的發展定位是正確的。
下一篇文章:特首岑浩輝「落區」與商戶互動 承諾改善民生、營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