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當下執政能力的精準措施 分享消費券及降博企外僱比

路氹一帶的酒店及賭場。

新任特首在安全圈當選後,獲中央同意欽定新司長及行政委員班子,聲稱已連日關門開政務會議研討新政共識,但回歸獲習總親臨為掌上明珠新特首監誓就任之後,施政方向仍是抽象的舊調長彈,未有具體新政。當然,在習總的鼓勵下,新任特首樂意配合融入大灣區,樂見北上消費,堅守一國安全是不用懷疑的,但彰顯兩制優點也不宜漠視。

事實上,本地民意一直溫和,熱點期待的都是短期可行、有利民生的新政,而不是牽涉重大矛盾的制度改革。比如,賀特首五大房屋階梯突變,大削經濟房屋與夾心房屋,儘管很有問題,但在權貴手上過萬豪宅待售之際,民間難以期望新政府逆權貴利益,重新改革房屋政策。 

然而,在過去兩個月等待新舊交替期間,民間除了期待新政府依照舊政府預定時序,在明年檢討及調整最低維生指數(上次調整是2020年1月),順勢配合調升最低維生指數而增加社會援助金、養老金等等之外,也可不斷期待推出經分析平衡利弊短期可行的新政。其中,分享消費券和削外僱保就業都是熱點。

民主昌在聖誕期間有機會跟社區市民座談新政期望,他們除了一致認為新政府在2025年1月及早檢討調升最低維生指數之外,也集中於分享消費券和削外僱保就業兩熱點。

相信有不少市民都同意若果政府有大量新增財政收入,或決心節制過濫財政開支,從而在原有惠民措施之外再派發消費券。在北上消費已導致本地社區消費沒落,吉舖暴增的現況之下,以消費券方式派發不一樣的的現金分享,亦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當然,市民明白消費券有優點也有局限。優點是促進本地消費力;局限是只限於在本地社區消費而不能支付其他開支。但特區政府除現金分享外尚有眾多提供現金的惠民措施讓受惠者支付社區消費以外的各種開支。對於一直有民意質疑現金分享給予非居留本地的澳門居民的作用,以消費券方式派發則可清晰說明產生加強在外居住的澳門居民回來聯繫(以回澳使用消費券或聯繫在澳親人便用消費券的方式)的功能。

按特首參選的承諾,要辦好民生實事,讓市民更好分享經濟紅利,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政府要決心節制過濫財政開支從而提升分享金額,在原有惠民措施之外再派發消費券。  

削外僱保就業是市民當下另一關注重點。外地僱員對澳的貢獻不容否認的。但本地整體勞動人口三十七萬當中外僱人員達十八萬,確實比重高(再加上鄰埠外僱最低月薪為工資中位數兩萬,而本地外勞最低月薪只七千餘),影響本地居民的就業機會。

儘管官方公佈的本澳總體失業率一直低於2%,但市民紛紛訴說在疫情後年輕人承受被低估的的就業困難,特別是特區政府按登記失業的人數計算失業率。現行的失業津貼規定,政府只向在登記失業前12個月當中至少有9個月、屬強制性制度受益人身份並已向社保供款者予以失業津貼,以致未夠9個月社保供款的年青失業者缺乏失業登記的動力。

在博企已有足夠人力資源、社區經濟大受北上消費打擊、新產業未有顯著發展(賀特首曾總結強調由2019至2024非博彩業佔GDP比重有所增長,但主要原因是博彩業一度下沉至今只回復至疫情前75%)的情況下,市民自然想到削外僱保就業(包括年青人就業)的急需新政。

可是,大量低薪外僱人員的存在早已形成不少中小企靠廉價勞動力維持經營的習慣。現階段北上消費打擊社區經濟,若推行一律減外僱配額措施無疑是對中小企落井下石,亦令更多中小企在改良謀生之前便遭加速淘汰。那顯然不是目前可行的良策。權衡利弊,當下削外僱保就業,當局應當集中邀同六大博企集團配合。

十年前民主昌開始向政府索資料揭示六大博企集團的外僱比例,而政府在一再被質詢之下公開承諾儘快把博企外僱控制回30%之下。最近三年再沒有發現政府直接公開此資料,但據官方網站資料(列示各企業本地及外僱人員數量的最新資料是2024第二季),去年底六大博企外僱比例尚都在30%之內,但今年第二季六大集團外僱比例均上升,其中三集團已超越30%。

岑特首在當選時曾一度坦然指證旅遊博彩業獨大,野蠻擴張,對本澳帶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但旋即收口,只談博彩業依法有序發展。事實上,市民也不希望政府打擊博彩業,但對於有豐富盈利可聘用本地居民的博企集團不斷提高外僱比重,則難以接受。

權衡利弊,邀同六大博企集團配合,在不減營業規模的基礎上把外僱比重有序調整至20%之內,將可為本地居民新增七千多個就業職位,有效舒緩當下的就業困難。

行政長官在堅守「一國」安全的同時是否有實在彰顯兩制優點的執政能力,以及新政府斑子的政務會議是否有效率,就要看今年一月政府能否及時推出經權衡利弊、當下可行的新政了。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