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特區成立二十五年,新一屆政府終於登場了,迎來的當然是一片鶯歌燕舞,歡呼吶喊。只是,開心幾天好了,我們還是需要回歸現實。現實是甚麼?當然是解決澳門民眾的需要。而民眾的需要千千萬萬,化作簡單的四個字,就是「安居」和「樂業」。這並不高大尚,甚至有點卑微,但誰能解決這些問題,那就該在澳門青史留名了。
當然,誰都知道,這四個字簡單,就真要解決可不是這般容易,尤其是可能觸踫到部份既得利益者的「乳酪」,而既得利益者都在那個可以「選舉」產生行政長官的「小圈子」之中,要擺脫這個影響,可就比愚公要搬走那座大山還難。
「樂業」問題比較難辦,尤其是商人政府時代。如今換上岑浩輝這個並非商人出身的行政長官,會否少點包袱?我不知道。但在經濟前景不樂觀下,要維護大多數市民「樂業」,即除了失業率、就業不足率夠低以外,還要讓就業者能夠比較容易獲得符合本地生活水平的薪酬的工作,分享到社會發展的經濟成果,那就殊不容易了。所以,對這一問題,本文暫且不論,先來談「安居」。
賀一誠先生任內,提出了五階梯房屋的規劃,意圖解決本澳居民「安居」的問題。可惜被官僚系統拖死了,把五階梯房屋搞得非驢非馬,啥也不是,成了賀任內的一大敗筆。本來,五階梯房屋既有早已建立的面對窮困家庭的社會房屋,又有面對有相當經濟能力卻又無力負擔私樓的經濟房屋。上屆政府新創的夾屋和長者公寓,前者面對經濟能力更好一點的夾心階層人士,後者面對已有唐樓物業的長者供其租賃。再加上還有自由市場調節的私人樓宇。在構思中,這樣的五階梯房屋照顧到住屋需要的方方面面,本來應當不錯。這也是連鄰埠的那個房屋委員也說過要向澳門好好取經。
只是,構思歸構思,落到現實就走了樣,其中新創的長者公寓,唯一項目僅有1,800個單位,本來面對有近萬個合資格的長者來說,1,800個單位應遠遠不夠。只是由於租金定得過高,公寓單位每月租金由5,410元到6,680澳門元不等,特區政府即使打個8折,仍達4,328元至5,344元不等。價格一出,公眾嘩然。連當局接受申請也有點心虛,不敢拿出所有單位供申請,先是以首階段推出759個單位,眼看收到 1,500份申請才又再將供申請單位調升至 1,500個,當局的彈弓手可真醜樣。從申請反應,誰都知道長者公寓是個失敗計劃。
事實上,除了租金高昂外,長者公寓也是貨不對辦的,與最初向社會推介項目時是完全不同,原來有的醫療支援、物理治療設施、長者食堂、長者休憩空間,都大為縮水甚至沒有了,長者公寓變成僅是一個居住間格。對長者來說,不如把倘有的物業轉名給子女,等五年後再申請免費的社屋單位,才是更理性的選擇。
祐漢新村第八街臨時休憩區將建夾屋。(攝於今年11月中旬)
至於夾屋,到上屆政府任期結束,夾屋才僅在祐漢新邨村原順利樓劃出一個小地段作為第一個夾屋項目,只有250個單位,純屬搞笑。夾屋註定失敗是它根本定位不明,老實說,若按照其目標人群,是有相當經濟能力卻又無力負擔私樓的人士,這根本就是經屋的對象人群。當局透過兩次修法,把經屋搞得不倫不類,破壞了原來經屋的制度,目的當然是希望以怪招刁難需要經屋的人群,強行壓低經屋的需求。只是,搞壞了整個制度確實令經屋需求大減,但卻決不是已經解決了本地人的住屋問題,只是把這個問題掩埋住了。而夾屋就變成了經屋的升級版,基本照抄原來經屋的模式,就稱之為夾屋,可說是可笑之極。更難搞的是,夾屋的法律也制訂了,但到底怎樣才算是夾心階層?夾心階層有多少人?這些資訊全部欠奉,法律也無法界定,當局就胡亂搞個只有250個單位的夾屋項目,真教人哭笑不得。
至於私人樓,作為政府五階梯房屋的其中一個屬於市場的一環,目前似乎積貨甚多,當局去年拿出氹仔兩幅商住土地用作公開競投,這是特區二十五年來的第四及第五幅土地公開競投,結果僅有一幅土地有一人落標,而另一幅根本無人問津。可見連私人樓亦受制於大環境而極為慘淡。
綜合以上可見,上屆政府提出及執行的五階梯房屋政策,除了社屋繼續發揮其作用外,其他四類房屋,包括經屋、夾屋、長者公寓、私人樓,都是半死不活,實在不能不承認房屋政策的失敗。新政府開張,岑浩輝粉墨登場,而房屋領域的關鍵人物,運輸工務司司長亦由譚偉文換下了羅立文,此一人事調動能否產生新氣象?能否盤活五階梯房屋或另起爐灶再來另一套房屋政策?作為民眾能否安居,那倒是一個極為有趣的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