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滔:「一國」是根本 澳門須突出「兩制」

由身為前線記者、團體代表到直選議員,林宇滔表示,自己一直堅持本地高速發展受惠於「一國兩制」以及中央政策,「一國」亦是根本。然而,當澳門走過回歸25年,「兩制」特色正逐漸減少時,社會應該檢討如何用好中央政策,同時繼續維持及突出「兩制」這一要素。

他又表示,本澳要繼續發揮好「兩制」優勢,不能盲目地吹捧與內地「同質化」,這不是澳門要走、亦非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

澳門回歸踏入25週年,「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政治承諾亦正式進入下半場。在此重要時刻,國家主席習近平亦來澳出席回歸慶典、新政府就職典禮,以及視察本地社會三日。本媒記者邀得林宇滔分析習近平的到來、「一國兩制」日後發展,以及對新特首岑浩輝及其班子的期望。

林宇滔:中央政策未用好

習近平甫落機便提出澳門應充份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敢於拼搏、創新,亦與澳門各界共商澳門發展大計。對此,林宇滔表示,中央與習近平對本澳發展方向一直沒有變,希望本地社會落實「一國兩制」。「習主席來到澳門,看得出佢關注澳門嘅心態係出於內心,更加重要嘅係佢都好開放 ,只係指明一個方向」。

直選議員林宇滔

林宇滔又舉例,現時本澳推進的產業多元發展,習近平在2009年任國家副主席來澳時已要求,同時他要求本澳做好路環保育。現時中央亦批准本地五個填海區,「好坦白,我覺得到而家都未用好呢啲政策。」甚至當局現時還打算在路環南部海域填海建島以處理城中建築廢料。

他又認為,本澳各界應向中央反映本地真實的問題,「(讓中央)去瞭解澳門真實嘅需求。這樣才可以共同探求一個『一國兩制』可持續發展,而且係能夠保留澳門特色,作為國家一個橋樑,(助國家)向世界發展嘅一個重要優勢。」

高速發展的黃金二十年已過
林宇滔:新發展方向未有答案

隨著賭權開放,本地經濟亦曾經歷高速發展階段。林宇滔又指,當本澳過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 ,年輕一代應該如何發展?如何用好澳門過去發展的根基,包括超過六千億的財政儲備 ?「真係為佢哋尋找一個新嘅發展方向, 很坦白,我覺得呢度未交到答卷,我哋到而家只係講緊很多產業多元嘅口號。」

本澳旅遊塔一帶

他又指,約20年前當自己做記者時,當局已經提出適度多元、要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提升旅遊的質量,「其實我哋到今日都係探討緊呢啲問題。」

林宇滔直言,由高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沒有有效面對及解決,包括交通問題。「澳門經濟發展咗咁多,點解交通仲係咁爛?點解條路都係成日挖?澳門細小但要有過千億的財政預算?⋯⋯呢啲(問題)大家好明顯睇到」。這些問題令社會怨氣大增,市民不滿,但若不能解決,本澳好難向下一個台階發展。

林宇滔:近年「兩制」特色正減少
不能與內地同質化

「一國兩制」為本澳根本制度,但有少意見批評其已「走偏」、甚至「變形」,怎樣使該制度讓人感信心?林宇滔坦言,有感近年「一國兩制」的「兩制」特色「係減少緊」。作為與澳門回歸後一同成長的中年人,「我而家要思考、以及真正要反思嘅就是:我哋點樣維持『一國兩制』的特色」。

林宇滔又強調,澳門一定要尊重「一國」,因為「一國」是根本。若沒「一國」,本地發展根本不能踏上新台階,可能至仍還是落後小漁村或二三等城市。初時工作,自己常講:「I come from Macau. Where is Macau? Near Hong Kong⋯⋯但係而家唔需要, 而家我講我係:I come from Macau.」一聽到這句,對方就知道是世界第一賭城、一個充分發展的地方,澳門走出了自己名堂。

他又稱,過去25年本地社會的發展和需求都達至新台階,「 我哋應該用新時代嘅視野思考:我哋點樣繼續維持同埋突出『兩制』呢個要素。」一方面,若澳門只是盲目強調「一國」, 如何能服務國家? 另一方面,以澳門面積在內地可能連一個鄉鎮地方都不及,又如何發揮「一國兩制」的特色?「 所以我覺得如果係盲目吹捧和內地同質化嘅發展,呢個絕對唔係澳門或者年輕一代期望澳門發展嘅方向。」

澳門區旗與國旗

林宇滔稱,已見到盲目吹捧和內地同質化的發展這一趨勢。事實上,在內地強調「一國」無問題,自己亦一定支持這個一國之本。「一國兩制」 由構想到慢慢落實到今天,走了25週年,「 我從來都相信:維持『兩制』嘅特色係對澳門、對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最好嘅一條路,我亦見到包括習主席強調要發揮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嘅優勢。」

他續稱,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優勢 ,但這個特色就算連香港都不應該盲目跟隨,澳門亦不應盲目跟隨香港的所謂的「兩制」,後者亦有其本身的特點或問題。

岑班子屬「正路之選」
林宇滔:做到「奮發同行」「持正革新」便足夠

問及新特首岑浩輝及其班子能否帶領本澳做到習近平所期望的創新和拼搏,林宇滔表示,今次官員的選拔是在「正常」範圍內,屬「正路之選」。

以過去幾屆政府經驗,官員能否以民為本 、回應社會的承諾,官員本人作風如何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在於特首的思維方向和施政原則。岑浩輝政府強調的「奮發同行、持正革新」,「持正革新」就是要依法施政,奮發同行的「同行」就是當局要謙卑聆聽民意。「如果(特首)能夠做到謙卑聆聽民意、依法施政、仲要敢於面對問題、敢於擔當和去嘗試去解決 ,儘管解決當中可能有很多嘅困難同陣痛甚至失敗,我覺得我們居民會接受,(亦)應該要接受,好過停留唔行。」

候任特首岑浩輝

林宇滔直言,對新特首及新一屆政府並不熟悉,施政方向是未知之數,「很坦白,我一定會抱住一個開放嘅心態⋯⋯(若)真正認真落實且又執行到奮發同行、聆聽民意、持正革新,(若)做到我覺得已經非常足夠 。」社會並非要特區政府事事都做對,但必須事事為民著想,「儘管(當局可以)做錯,我們都可以共同承擔⋯⋯政府與市民一同犯錯、一同學習、一同進步,我覺得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過來人
林宇滔嘆現時官員難「扑咪」

岑浩輝雖未正式開工,但亦在多個重要新聞發佈會上與本地傳媒打交道 。相對回應本地媒體提問,似乎回應外地媒體提問比例較高,外地記者亦較早獲得提問機會。

對此,傳媒出身的林宇滔則認為,本地媒體應理有較多機會接觸到特首及高官並提問。「為什麼本地傳媒要等到呢啲有國際傳媒在場嘅機會,才能訪問到特首及主要官員?呢個才係問題。本地傳媒本身就應該有權利在更多場合,可向跟特首及主要官員直接追問、扑咪、溝通。」若平時官員不經常接受訪問,與媒體的溝通及關係會越來越差。當這些重要記者會變成本地記者唯一接觸特首或高官的機會時,本地媒體就會有怨言,「 所以我非常理解(傳媒難處)。」

本地報章

他又指,當年自己還是記者時,會見特首及主要官員以及「扑咪」,是非常普遍,幾乎每個星期都有。當時的記者不會在意在某個新聞記者會上,甚麼地方的媒體能提問多或先提問,因為本地媒體採訪特首和司長的權利或機會「多的是」。

若然,現時只有在年度或重要記者招待會才能訪問到特首或官員,「 呢個唔係正常嘅現象⋯⋯過去作為傳媒的我都想問一句:點解而家特區政府嘅官員,由局長、主要官員到特首,點解咁難採訪?」

林宇滔又強調,傳媒對特區政府獨立、客觀和專業地監督、提出建設性的批評,應該得到尊重,也是依法施政的基本,《出版法》亦保障了傳媒接近新聞消息的權利、傳媒獨立採訪的權利,都要受到尊重 ,「正如包括我嘅質詢都講:我絕對唔認同政府近期多次的、可能是限縮傳媒採訪權利的作為。」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