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了,也意味着新一屆特區新班子登台。除了換上新特首岑浩輝外,九名主要官員也換了五個,算是大換班了。對新的班子,有甚麼期望?傳媒總是喜歡問這個問題。我的回應很簡單,是四個字,「難抱期望」。這不是唱衰澳門,而是實事求是。看看官員被宣布中央任命之後被記者問未來抱負時,雖然口若懸河,但筆者卻總覺得蒼白無力。
這有點負評,但作為特區的主要官員,除了關注各自領域外,對本澳的核心問題卻不能「唔關我事」。否則就只能是「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因為澳門太小,一個核心目標,應是每個政策領域都要配合才能推動發展,再不能如過去那種隔局如隔山,隔司如隔世。
那甚麼是澳門當前的核心問題,或許有人會認為是維護國家安全。的確,近幾年,維護國家安全已成了澳門特區的第一要務。當局在修改《維護國家安全法》的諮詢文本上亦公開宣示「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只有『一國』之責,沒有『兩制』之分」。可見,維護國家安全凌駕於「一國兩制」之上,也當然是澳門特區最重要的事務和任務。
只是,澳門這個小城,從來沒有對國家構成危害的事情發生,但維護國家安全既是國家當前的最最重要的任務,我們不能唱反調,但求交足功課就夠了,而無需加多幾錢肉緊。特區政府更重要的,是務實地解決澳門當前的核心問題,就是經濟發展,產業多元化的問題。
為甚麼說這是核心問題?經濟發展固然直接涉及社會民生,在如今經濟低迷之下,商界愁雲慘霧,打工仔遍地哀鳴,經濟問題尤其重要,直接關乎社會穩定。從宏觀而言,中央要求澳門產業多元已十多年,但收效甚微。中央這一要求,除了希望澳門有一個穩定多元的產業基礎,同時希望本澳在經濟上減少對博彩業的依賴,以遏止大量的資金經本地博彩業流失。這對國家安全的危害才是更具實質性。
只是,我們也深諳當前世界風高浪急,要在現時實現產業多元無疑是痴人說夢。筆者在不同場合無數次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業多元是需要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在不同的產業之間開展投資,讓他們成功立足,穩定發展,產業多元才能實現。但如今的政治環境下,要吸引本地及外來者投資,確實有點不合時宜,事倍功半。
況且,以澳門現時的內外條件,也難以吸引真有作為的企業家來投資。有地產界朋友曾告訴我,疫情前幾年,有一名香港商人看好澳門,在澳門購入了多個物業,計劃大展拳腳。只是,經過幾年觀察,也在澳門廣結官場朋友,了解到本地的申請手續、行政效率實在不利於投資。那位商人甚至直接與他認識的官員朋友反映其憂慮,但得到的回覆是他們也「沒辦法」。結果那位商人最終放棄其投資的計劃,賣走物業撤資離去。這樣的例子相信僅是冰山一角,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澳門的官僚體制和公共效率,實在不利於吸引投資。
早前甄慶悅在其專欄也談到兩個例子,一是誠品書店,創辦人曾幾次來澳,看能否將台灣以外第一間誠品書店設在澳門,可惜最終因本澳的環境、氛圍而放棄了此計劃。另一個例子是上海新天地創辦人羅康瑞,據說曾有意在澳開設類似澳門新天地的項目,最終因無處入手而作罷。以上兩個例子說明,澳門對外商是具有吸引力的,問題是本地的營商環境並不理想,法律滯後、行政效率低效等都令投資者卻步。過去,官員們常說許多工作受制於澳葡時代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但回歸二十五年了,任何還存在的陳規陋習都再不能歸咎於前朝。如今新一屆政府即將啟動,能否有一個新的開始,重新檢視公共行政效率低劣的問題所在,集中力量予以改善,並將之視為未來五年的核心目標呢?
正如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對人如是,對一個城市也是如是。如今外部大環境不利於吸引投資,要靠塘水滾塘魚去推動產業多元,或如現屆政府那種以計劃經濟模式的「1+4」來實現產業多元,都是難於成事的。幸好澳門還有博彩業的龐大收益,若無極端局面出現,靠這博彩收益亦足以撐得起特區政府目前的花銷,維持澳門現有的社會的福利,包括教育、醫療及各種民生上的支援。所以,我們還是有時間。
在岑浩輝當特首這未來五年內,當局是否可以大刀濶斧地精簡行政,精簡架構,排除架床疊屋,實現官員權責分明,增加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在法律和硬件建設上加以配合,做到可放權的放權,可簡化的簡化,目標就是打造一個高效、清廉的服務型政府。若這個能成為未來五年的重點工作,並取得成效。那麼,當外部環境有所改善,澳門就可憑着這個高效、清廉的政府,配合上自由港、簡單低稅,資金來去自由的優勢,在下一階段再來一個經濟騰飛,實現永續發展。
大家可能覺得筆者這個期望有點夢幻,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下一篇文章:處理在外旅遊危機能力遭質疑 旅遊局未正面回應 強調各個案處理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