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別開生面的交通安全講會 迎雁軒助外籍僱員知法 儘快適應本地生活

這場有數十人參與的講座,多國語言穿插,有聽眾的母語是越南語,但用廣東話或普通話交流;亦有來自菲律賓或印尼的聽眾,以英文或廣東話溝通。講座以普通話和英文為主,短短一小時的交通法規講座,充分展現了本澳多元文化的交融。

當我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工作和生活時,相信除了儘快熟練當地語言、通過各種途徑融入社區外,還有就是盡可能多瞭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迎雁軒(WelAnser Center)專為本澳外籍僱員提供服務,日前特地為會員舉辦這場交通安全講座,幫助外僱更好地認識本澳的交通法規。

迎雁軒服務中心主任陳詩茵表示,迎雁軒肩負著支援外籍僱員適應本地生活的角色,同時致力成為政府、僱主與外籍僱員之間的橋樑。為幫助這些人員儘快融入本地生活,中心一直以多種方式提供協助,包括使用英文或其他外語製作圖文包,幫助他們了解本澳一些基本法律知識,例如《噪音法》以及今次的交通安全知識。

迎雁軒一角,該中心屬澳門明愛、專為外籍僱員提供協助服務。

迎雁軒一角,該中心屬澳門明愛、專為外籍僱員提供協助服務。

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交通安全齊關注

是次交通安全講座的出席者以越南籍家傭為主,亦有來自印尼及菲律賓的家傭參加。講座甫開始,警方代表便感謝家傭在分擔本地家庭家務工作方面的貢獻。隨後,代表詢問參加者是否知道交通廳地點、是否經常踩單車上班、以及是否會在車輛之間穿越馬路等情況。

迎雁軒製作的交通安全講座宣傳海報。

迎雁軒製作的交通安全講座宣傳海報。

參與者坦誠熱烈地回應,例如承認偶爾會有違規過馬路的情況,但整個講座氣氛融洽,互動頻繁,參與者多次報以熱烈的掌聲。

期間,警方代表播放多段涉及嚴重交通事故及違反交通規則的情境短片,內容包括過馬路時看電話、未使用斑馬線、衝紅燈,以及行人在斑馬線被撞倒的情況。同時,代表還講解了行人在澳使用行人道、馬路、斑馬線、踩單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及安全知識。此外,警方代表亦提醒參與者,一旦外僱有罪案紀錄,便不能申請「藍卡」。亦提到在颱風天應留在安全地方,以及在路上遇到救護車時必須讓路、不能在大型車輛之間過馬路的安全規範。

針對參與者的工作性質,警方人員特別提醒,在推著輪椅使用人士外出時,輪椅不能停靠在馬路邊;嬰兒車亦同樣不能靠近馬路。帶小孩過馬路時,則必須握緊孩子的手以確保安全。

本澳的馬路繁忙且狹窄,時有市民踩單車穿行。警方代表又向參加者講解在澳踩單車必須遵守的交通規則,並提醒目前本澳的單車騎行環境並不友善,因此必須依法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以確保自身安全。

期間,有參加者表示,自己長期以單車代步上下班,但曾多次因違規而被罰錢,其中有時罰款為六百澳門元,且罰款又沒有打折,因而問及何處可以合法停放單車。亦有出席者表示,自己經常遇到無法經班馬線過馬路的情況,並詢問是否可以舉手示意車輛讓路。

對於參與者提出的問題,警方人員回應指,目前本澳基本上沒有專門合法的單車停放位置,建議將單車放在家裡或工作場所內。至於使用斑馬線過馬路時,市民可舉手示意車輛讓先。若見駕駛者在班馬線選擇不讓行,警方人員建議記下車牌號碼,並向警方投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有外僱踩單車遇意外求助

陳詩茵受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外籍僱員初來澳時,通常對本地的交通安全法規及其他法律知識瞭解有限。此外,觀察到不少外籍人士在道路上騎單車,並且近月接獲一些因交通事故而求助的個案。因此,迎雁軒認為有必要加強相關的教育和推廣,因此是次講座邀請了治安警察局交通事務廳的專業人員,講解道路安全,旨在幫助參加者掌握本澳的交通安全資訊及相關法例,識別常見的違規行為和交通安全隱患,進而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她又提到,中心今年曾處理一宗求助個案,一名家傭在上班途中踩單車與巴士發生碰撞,結果該名家傭需進行牙齒治療,涉及醫療費用,而她不清楚如何進行索償,於是前來中心求助。中心人員協助她前往交通事務局和巴士公司瞭解相關事宜,並協助確認責任歸屬,以及如何索償醫療費用。

迎雁軒舉辦交通安全講座,由治安警代表主講,不少外籍僱員出席。

迎雁軒舉辦交通安全講座,由治安警代表主講,不少外籍僱員出席。

儘量以多國語言 向外僱推廣法律基本知識

陳詩茵又稱,迎雁軒的服務宗旨是為服務對象提供在澳門生活的各類支援,而交通安全是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在澳生活的人必須遵守交通法規。她指出,一些外僱來自交通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的國家,當他們來到澳門時,往往需要時間適應。有些外僱會踩單車上班,可能未完全意識到踩單車的危險性及必須遵守的交通規則,或者在影響道路交通的情況下,他們也需要負責任。作為橋樑,中心有責任向他們傳遞這些重要信息,「讓他們知道(相關規定),至於他們怎樣決定是個人的問題,但起碼把這個信息告知後,對他們有保障 。」

她續稱,有部分外籍人員在語言上亦需要協助,因此中心會以他們易懂的語言來進行宣導,並結合本地文化,向他們普及交通安全知識。

事實上,迎雁軒除了普及交通安全意識外,亦會向服務對像講解一些本地的基本法律知識。早前,中心便推廣了有關《噪音法》相關知識。

陳詩茵又表示,現時政府所提供的法規宣傳單張主要是中葡雙語,迎雁軒會將與外僱息息相關的訊息,翻譯成英文、越南文,甚至緬甸文。譬如,若中心人員發現有涉及外僱的交通意外新聞,而事故牽涉到越南外僱,中心人員會先用Google翻譯,將內容轉成越南文 ,然後請義工或互助團體幫忙確認翻譯內容是否正確,再在中心的社交平台上發佈。對於有用的資訊,中心人員還會製作圖文包,並透過互助團體發佈 。

她又指,如果官方訊息是英文的話,中心會直接在平台上發佈;如果是針對越南籍或者緬甸籍的外僱,則會進行翻譯。她說道:「當然,如果官方有英文的話,當然是最好,我們可以直接、第一時間將訊息發佈,若涉及翻譯的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翻譯後的信息不容易做到第一手就立刻發佈。其實,目前本澳大部分的信息,即使是官方的,連英文翻譯都缺乏。例如巴士站的標示,只有中文和葡文,部分外籍僱員只能依靠編號記住下車的站點,這對新來澳的外籍人士來說不太方便。作為旅遊城市,澳門當局應考慮增加更多英文資訊。

迎雁軒為澳門明愛轄下的服務中心,主要服務對象為非中國籍合法居澳人士,協助他們適應澳門的生活並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該中心的目標是擴展這些人群接收社區資訊的途徑,幫助他們更容易掌握澳門的社區資訊。陳詩茵表示,目前中心會員約有2,600人,每年會員增長約10%。中心每月接觸的服務對象約達五千人次,通過社交媒體、中心活動、小組、工作坊及社區服務推廣等管道進行聯繫。

迎雁軒服務中心主任陳詩茵表示,中心一直致力接觸更多的外籍僱員。

迎雁軒服務中心主任陳詩茵表示,中心一直致力接觸更多的外籍僱員。

為接觸更多外籍人士
陳詩茵冀在機場內派應急包

陳詩茵又表示,為了能向更多有需要的外籍僱員提供適切的支援,迎雁軒的中心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更多接觸渠道。她指出,香港相關團體的做法值得中心學習和努力爭取。例如,香港有外僱服務團體能夠在機場向抵達香港的外籍人士派發應急包。當得知某個航班來自馬來西亞時,這些團體的工作人員會在機場針對來自馬來西亞的外籍人士派發應急包,並根據需要在現場作出講解,提供即時支援。

陳詩茵直言,這是迎雁軒努力的目標之一,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派人員到機場,向入境的外籍人士派發應急包。同時,中心亦在思考與部分領事館溝通,希望能透過領事館的協助,在外籍僱員乘坐的航班上,提前發放重要信息,如介紹迎雁軒的服務。如何讓更多外籍僱員接觸到迎雁軒,一直是中心人員探索以及努力的方向。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