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中風患者復康資源匱乏 復康會呼籲政府加強支持

澳門復康會今日舉辦「2024國際康 復日活動—神經康復新進展研討會」。

澳門復康會會長招漫玲表示,本澳對中風復康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惟當局在復康服務方面的努力尚顯不足,特別是語言治療需求和朋輩支持。她又呼籲政府需加強對中風患者的關注和支持,並希望引入香港的成功經驗,增加及改善本地復康資源及服務。

中風患者復發率高 本地缺乏適切復康治療

澳門復康會今(24)日舉辦「2024國際康復日活動—神經康復新進展研討會」,並邀得港澳專家分享康復領域的最新知識和技術,探討本地社會在康復醫療方面的挑戰,分享和學習香港在社區康復方面的先進經驗。

招漫玲在受訪時指,中風是個「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且復發率高」的疾病。儘管當局推行了十年的康復計劃,但在實際落地方面仍有許多不足,如語言及失語症治療方面。

她又指出,中風患者的康復過程漫長。社會、醫療機構以及中風患者的家人要協力提供合適的環境幫助病人康復,惟現時缺乏中風患者語言治療及失語症治療。如現在本地的傳統心理治療是用語言去溝通,但中風病患失語後溝通有困難,所以應探索其他治療方式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心靈冥想治療等。

中風患者需朋輩支持 復康會開展病人自助護理組織

招漫玲又稱本澳部分中風患者缺乏朋輩支持,「他們很多時候只是在家裡,甚至送到老人院裡面,將所有的責任交給院舍去幫忙。」

她續稱,復康會早前亦成立針對中風及其他相關病症(如腦腫瘤和腦部受傷等)病人的自助護理組織「澳門腦康同行協會」。該組織旨在促進病人之間的社交支持,希望能幫助他們在康復過程中相互鼓勵。

澳門復康會會長招漫玲今日受訪。

招漫玲:一人中風 全家瘋癲 中風患者家屬難尋復康資源

受訪期間,招漫玲亦分享自己亦為中風患者的家屬,並形容若「一人中風,全家瘋癲」,照顧家人的過程中深刻瞭解中風患者在復康期間所面對的經濟負擔、難在本地尋找復康資源的困境。

五年前,招漫玲的丈夫中風。在為丈夫尋找復康資源時,她發現澳門沒有足夠的復康資源,於是便帶著丈夫前往香港接受治療,「就感覺到香港在這方面的復康資源比較豐富」。

招漫玲指出,現時的醫療服務較為關注如何急救中風患者,少中風患者的中後期復康治療幾乎無法找到專門針對中風患者的社區復康資源,現有的康復中心多是綜合性的,並不針對中風病人。

她希望透過舉辦這次活動,邀請了多位香港的康復專家分享最新的康復技術和資源,希望能將這些成功經驗引入澳門,促進本地康復服務的發展,讓澳門中風患者有更多復康資源。

 招漫玲又期望當局要多關注本澳的復康服務及資源發展,「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可以再著墨多一點」。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