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首能選擇?不同世代看特首選舉

新一屆特首選舉即將於下月舉行,結果似乎毫無懸念。特首選舉明明關乎每個澳門人的未來,但作為沒有投票權的大部分澳門人,能找到關心這場選舉的動機嗎?

二十至四十歲的選民為澳門的主力,同時是社會的活躍階層,最能感受社會變化,如果手上有票可以選擇特首,他們是期待還是失望?本媒分別採訪二十、三十、四十歲三個不同的年齡層的人士,嘗試了解他們對這場選舉的看法。

澳門旅遊塔一帶。

澳門旅遊塔一帶。

二十世代
Dave:年輕世代政治冷感是常態

在澳門土生土長、現年二十歲,從小開始接受澳門教育並在內地就讀大學的Dave表示,自己有留意特首選舉的相關報道,同時亦感覺會繼承往年「傳統」,將是一場「一人選舉」,「競爭性不足本身都是一個顯然而見的大問題。」

她亦未經歷過立法會選舉。想像如果自己手上有票能選特首,Dave表示,「假設我係選委,可能會(投岑浩輝)掛,畢竟感覺上而家⋯⋯咁佢得一個候選人,其實投同唔投意義都唔係特別大。」

對於澳門現在的政治環境,Dave坦言無力感較重,「一直以嚟,在澳門長大的話,基本上個政治環境就係咁,無力嘅話都習慣咗。大部分情況下你的政治權利都只有咁多,所以我嘅態度係睇吓自己可以做到啲乜野。」

在澳門土生土長的Dave。

在澳門土生土長的Dave。

然而,社會的未來終究是交到年輕人手上,而特首人選至少與澳門未來五年的發展息息相關,但現今的年輕人關心政治嗎?特首換屆會是他們關注的議題嗎?

Dave表示,身邊同輩對此次特首選舉的關注程度較低,或與澳門從小的教育有關,對本地歷史及文化灌輸薄弱。

「歷史書講本地歷史都好短,唔會強調本地的文化歸屬感。」這導致年輕人對政治冷感,關注個人發展多於社會現狀成為一種集體狀態,「無呢個習慣(關心本地新聞),入咗大學大家都有自己嘅事要做,可能比較少返轉頭關心本地新聞。」

但對於本身就有回澳就業意願的Dave來說,身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留意本地正在發生的事是重要的。

市場發展單一
難吸引人才回流

Dave就讀的科技領域在外地就業面廣泛,而面對澳門單一的產業發展,Dave認為對本地人才回流吸引力不大。第一,以薪酬來說,澳門生活成本高,而本地薪金較高的行業只有博彩業及公務員,如要追求高薪不會選擇澳門;第二,論市場發展,澳門市場細,追求發展前景比較侷限。

身為在外地讀書的澳門人,Dave認為,政府想吸引本地人才回澳發展,卻對人才回流的措施做得不夠多,「淨係起咗個人才資料庫,但就無其他活動面向畀我哋。」感受不到政府對招攬本地人才所做的努力,反而對外地人才輸入更盡力,她與同輩只感受到人才輸入可能帶來的就業危機。

對於去大灣區發展,她則持保留態度,惟同時覺得大灣區只有生活成本低這個優點。談及未來,Dave表示仍是未知數,「身邊啲朋友可能都會偏向去外地發展,但大家都會將返嚟打賭場工作為一個後備選項。」

儘管對澳門有各種不滿,Dave坦言,澳門始終是自己成長的地方,「最樂觀的想法是希望(澳門社會)可以維持現狀,現狀是仍會有一啲出版或自由談論的空間,但如果未來就唔知,所以維持現狀我覺得還可以。」

Dave表示,年輕世代政治冷感是常態。

Dave表示,年輕世代政治冷感是常態。

三十世代
C:特首選舉流於形式

踏入而立之年,背負著社會的不同期待。三十出頭、在澳門土生土長的C,抱著「唔想打死一世工」的心態決定創業,投身飲食行業。性格使然令他對社會現況敢言,對於社會不合理的事不會逆來順受。

對今屆特首選舉的看法,C表示有留意新聞,但不多,沒有太主動留意的原因是認為澳門的特首選舉制度就像一個幌子。「我都覺得無咩意思,你話邊個就邊個㗎啦,反正都係個形式的感覺。」

C對選舉制度不滿,同時亦感到無力,「你選舉(但)候選人得一個咁,你選咩啫,我哋都無辦法去決定到任何嘢。」就算自己手上有票,選擇亦只是投與不投。

而他對於特首的特質有其見解,「佢必須係一個好出色嘅演員囉。」他指澳門作為一個華人社會,一定會有私利但同時要做實事,「你貪還貪,你都要比人睇得出你唔係純粹為咗貪,有啲民生嘅問題你都要去解決㗎嘛。」

澳門營商環境困難
政策離地

C形容自己對澳門的感情是又愛又恨。「畢竟是一個生活了三十幾年嘅地方,叫你離開都會唔捨得,但係咪真係好鍾意呢?你見到澳門好多民生、政治上的問題,你見到這個地方好像越來越陌生。」對於現狀,糾結情感油然而生。

C作為經營者,較關心經濟問題。他指出,澳門行業傾斜嚴重,現今整個大環境都不景氣。中小企礙於人力成本聘請外僱是無可厚非,但六大博企及政府須負上更多責任,「我自己覺得啲大企業,譬如六大博企點解要同工同酬,但你又(不聘請本地人),或者甚至政府工,我覺得係睇吓呢條界點樣定。」

C又稱,現時在本地營商正在面對兩個問題,第一,本地人不肯消費,因疫情過後,大家「有錢唔敢洗」,希望有所儲備以防萬一;第二,本地人不在澳消費,澳門生活成本高,在商家的角度,澳門市場細,原材料和運輸成本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死症」。

他又期望下屆政府可以解決最根本的就業和經濟問題,刺激澳門人消費,他不理解為何現屆政府抗拒派發消費券,根據過往經驗,他認為消費券可以增加本地人留澳消費的意欲。

除了經濟,C同樣關心澳門的自殺問題,認為現時市民的經濟收入無法滿足生活所需,整個大環境氣氛令人感到沒有希望。「我就覺得諗多啲方法去刺激經濟,而唔係搞啲大白象工程,又唔知邊到起條天橋,唔知邊度整個『我在澳門很想你』。」批評政府政策離地,沒有思考對實際情況的用處,冀下屆政府規劃政策時可「貼地啲」。

C又直言,未來幾年的經濟只會更差,新政府對本澳營商的影響仍是未知數,難以規劃未來生涯發展。

四十世代
J:盼新一屆政府聽取民意
讓年輕人有更多就業空間

四十出頭的J在廣東省出生,後於澳門讀書、工作,現從事傳媒行業。已建立家庭的J希望新一屆政府聽取民意,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空間,讓年輕人有得揀。

對於今屆的特首候選人,因資訊有限,J坦言認識不多,但認為現時選舉制度包括多個界別的選委投票,對此較感滿意。同時覺得日後若自己手上有選票時,可能會遇到決擇困難。「就算唔係一個,多個都好,咁我覺得如果自己有票去投,好多時自己都唔係好認識,就算佢係現任政府高層人員,如果話係成為特首,有時都未必咁清楚自己係咪應該投定唔投,所以我覺得自己有票同現時嘅分別唔會太大。」

J表示,不拒抗下一代接觸愛國教育,或到大灣區發展。

J表示,不拒抗下一代接觸愛國教育,或到大灣區發展。

J有感,在澳門對政治冷感的人佔大多數,而這種現象在四年一次的立法會選舉最能體現,就算是身邊的文化界朋友,對其界別的立法會候選人亦毫無認識,遑論投出代表自己的人選。

而J覺得現屆政府較少聽取民意,期望新任特首可以認真考慮市民意見,身為家長的她,亦盼改善澳門產業發展單一的現象,令其他行業都有發展空間,讓年輕人的未來就業有更多選擇。

博彩業如雙面刃
中低收入人士缺關注

J又表示,雖然澳門博彩業蓬勃,仍是一體兩面。很多人因沉迷賭博而導致家庭破裂,然而,龐大的賭收令政府有資源投入醫療,令本地人能受惠於免費醫療,讓生命得到延續。

今屆特首侯選人岑浩輝參選口號為「奮發同行、持正革新」。J就指,「佢喺理念上都係想『革新』,希望佢改變返現有嘅唔公平性或小市民被忽略的一群。」J認為,儘管本澳資源比其他地區相對豐富,惟老人與中低收入人士在政策上仍被忽略。

據統計局資科,近月澳門總體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17,900澳門元(下同),本地就業居民為20,000元。「大家可能覺得中位數有兩萬以上,甚至公務員有四萬以上,睇落好似足夠支持佢哋生活,但其實都仲有好多人係薪水(中位數)以下都佔唔少比例,有啲人可能默默努力,但都未必得到個資源分配去佢個到。」

J續指,現時養老金對比鄰近地區偏低,惟政府的回覆是「養老金未達調升標準」,但澳門公務員的薪酬由二〇二四年起,每一薪俸點由現時的91元澳門幣,調升至94元澳門幣。「我覺得如果以咁高收入嘅博彩資源,應該唔會將佢擺咗去調升高薪嘅公務員薪金,而無資源去做呢樣嘢。」

已建立家庭的J認為,下一屆政府應為年輕一代創造更多就業空間。

已建立家庭的J認為,下一屆政府應為年輕一代創造更多就業空間。

J:愛國教育尚可接受

育有一子的J表示,在澳門組織家庭壓力不算大,本地免費教育有助減輕家庭負擔,而自己的孩子均在私立和公立學校就讀過。相較公校,本澳私校在善用政府提供的資源方面有待改善,「希望私校好好利用政府提供畀佢嘅資源,除咗關心比較優秀嘅學生之外,都可以擺多啲資源去有其他需要嘅學生身上。」

對於政府所推行的愛國教育,曾在內地讀書的J則認為現時澳門的學生較少接觸愛國教育,故在教材上提及是可以接受的。

問及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期望,J坦言不會抗拒孩子到大灣區或橫琴深合區發展,認為下一代應趁年輕多體驗,無論是大灣區或澳門以外的地方,都會是一個好的經驗。

北區設「打卡」裝置,望吸引人流。資料相片

北區設「打卡」裝置,望吸引人流。資料相片

不同世代 均對政治感無力

生活上無一不是政治的事務,二十至四十歲作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理應最受政策影響,惟訪問過後,記者亦有感對政治冷感的澳門人佔大多數,然而,冷感因何而來?是由衷對社會漠不關心,還是因無力改變而悲觀、早早感到絕望?

未來的五年,本地人政治冷感及無力感會否在岑浩輝管治下出現轉向,這取決於岑浩輝能否實踐其施政理念,做到改革創新、為澳門開拓新局面,尤其促進市民的政治參與意願。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