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看選委(一)

選委會選舉於本周日舉行。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將在今年(2024)10月13日舉行。在特首選舉前,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委員選舉日已在本(8)月11日舉行,344個議席則名花有主。

選委會由四百名委員組成,分為四個界別,任期五年,各界別有固定的委員名額。按照《行政長官選舉法》,第一至第三界別,合共344名選委由法人選民投票產生,而宗教界及第四界別的56名委員則由內部協商等方式產生。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下稱選管會)早前公佈,今屆共有348人報名參選,當中120多人屬首次參選,即是選管會主席、終審法院法官宋敏莉口中的「新臉孔」。其中,教育界、勞工界兩界別分組的合資格參選人數超出獲分配選委名額,需進行差額選舉。合資格投票人數超過六千二百人,相較上屆增加。

由此,本媒梳理多屆以來選委會選舉的變化,通過系列圖表,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具體來說,今屆選委的競爭程度有多大?「新人」是否算多?性別比等如何分佈?每屆首次參選選委的新血,其社會背景是否有變化?今屆非首次參選的「舊人」又「有多舊」?又有多少人已連續多屆參選?

綜觀2004年以來的五屆選委會選舉,在性別、背景分佈上有什麼趨勢?合資格投票法人的數量和活躍程度,又如何按屆變化?

大?較往屆屬「中等」
教育界、勞工界差額選舉

今屆選委會選舉中,教育界、勞工界兩界別各超出獲分配選委名額二人,需要進行差額選舉,其他界別則均為等額選舉,不存在競爭。

觀察往屆情況,教育界、勞工界是常見發生差額選舉的界別,2019屆、2014屆同樣為差額選舉界別。

不過,由競爭程度衡量,2009屆沒有界別出現差額,即全體直接當選,但在2014屆有界別出現超出八個獲分配選委名額的情況,為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其後兩屆,超出名額人數一路按屆下跌,直至今屆,席位競爭程度相較2014屆已降低一半(圖1)。

圖1:歷屆選委選舉競爭程度

129名選舉「新人」
今屆參選「新血」變化趨勢

每屆的參選「新人」,均代表著某界別的「新血」、新力量,亦是四百人選委會薪火相傳的象徵,而今屆則有129名選委候選人首次參與由法人代表投票的選舉佔所有候選人至少三成,其分佈值得關注。

文中涉及今屆「新人」比較,均指從未參與由法人代表投票的選舉候選人,該等「新人」合共有129人,相比上屆有明顯的增長。由名單比對統計,相較上屆(2019屆)由83人增加至124人,增幅逾五成(圖2)。

圖2:今屆參選「新人」較上屆增46人 。

體育界近六成新人 教育界、勞工界僅三成

以界別分組上,今屆129名新人中,體育界「新血」屬最多(圖3),近六成當選者皆為首次參選,其次為專業界、文化界及社服界,新人均佔約四成。而教育界及勞工界新人最少,均佔其界別整體當選人數約三成左右。

圖3:今屆七個界別「新人」比較

三成半新人均具四大社團背景
中總最多 街總最少

在129名「新人」所具備的社團背景上,三成半於本澳四大社團架構中擔任具體職位(圖4),四大社團即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婦聯)、澳門中華總商會(中總)、澳門街坊聯合總會(街總)及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工聯)。在本澳現時共有12,000多個已登記社團的背景下,可見四大社團成員確實在本澳有相當深度的參與。

在這些四大社團成員中,最多新人與中總相關,佔整體新人近兩成(25人,約一成九)。來自婦聯、工聯的首次參選者人數相若(約百分之七),街總所佔人數最少(約百分之三)。

圖4: 「新人」主要來自何處?

一成新人有葡裔背景 比上屆多三倍
三人來自知名家族

是次選舉中,有部分候選人具有不一樣的背景。事實上,選委所具文化及政治背景將影響選委會整體組成的代表性及多元性,同樣值得了解。今屆新人中,具葡裔背景的新人佔一成,約13位人士。

事實上,今屆的葡裔「新人」比上屆上升三倍以上,或可表示選委會的中葡文化背景多元程度有所進步。

以政治背景區別,今屆新人中,沒有候選人曾任澳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代表)或澳門地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政協委員)。不過,上屆「新人」中則有十位曾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

亦有與本澳政治經濟環境較緊密相關的成員,包括四大家族(何賢何氏、何鴻燊何氏、馬氏、崔氏)成為今次選委選舉「新面孔」,分別為前特首崔世安、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之子馬有信,位列選委會的首次參選者(圖5)。

圖5:不一樣的「新人」

非「新」的選舉「新人」 舊人轉換跑道再當選

由於選委會不是全體委員皆由界別的合資格選民投票產生,因此所謂在今屆首次參與選舉的候選人,並不等同於宋敏莉口中的「新臉孔」。

事實上,在今屆129名選舉「新人」中,有5人曾在往屆從第四界別方式出任選委,惟在今屆「轉換跑道」參加選舉(圖6),分別為周錦輝、許健康、賀定一、麥瑞權及梁頌衍。

圖6:舊人轉換新跑道再當選

周、許及賀為商人,三人亦曾為澳區政協委員代表,故曾按澳門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所定規則選出。麥瑞權為建築商,曾為立法會議員代表,故按立法會所定規則選出;同樣曾為立法會議員代表的賀定一,亦曾以立法會議員身份出選為選委會成員。梁頌衍亦為建築界人士,曾為市政機構成員代表,故按市政機構所定規則選出。

雖然該五人亦選舉「新人」但非選管會主席口中「新臉孔」,只是舊人轉換新跑道而己。當中,周、許、麥、梁四人皆轉由工商金融界參選,賀則轉由社服界參選。

今上兩屆選委仍以男性為主 性別比均約八比二

今屆新人與上屆(2019屆)的新人有部分共同特徵,亦有相異之處。共同特徵上,兩屆新人的男女性別比例相近,均約為八比二。可見即使論及參與者「新血」,男性新人終仍佔本澳選委會新人多數(圖 7)。

由此可見,本澳女性在參與選委選舉仍屬少數。

圖7:今上兩屆選委仍以男性為主

今屆婦聯、中總新人數量上升

但在社團背景及文化、政經背景上,兩屆新人的面貌則有所不同。

所具社團背景上,相比上屆,今屆來自婦聯、中總的首次參選者數量有明顯提升。其中,中總的人數由上屆五人增至今屆廿四人,增加近五倍;婦聯則由上屆四人增加至今屆八人,增加二倍(圖8)。

至於街總及工聯,則因缺少二社團理監事會名單資料,未能進行比較。

圖8:今屆婦聯、中總「新人」增

四大社團中「舊人參選」數量過半 中總最多「舊人」

與此同時,觀察今屆選委會候選人中有不少「舊人」,當中實則有不少已為選委會多年常客,已連續參選五屆者亦不在少數(圖9)。

以四大社團2024年的理監事會名單為準,分析來自各社團的「舊人」組成,則來自中總的非首次參選者最多,約有近80人,當中有14人(約一成八)已是連續第五屆參選。來自工聯的非首次參選者數量位列第二,共約40人,其次分別為婦聯及街總。來自前述後三個社團的「舊人」中,連續第五屆參選的人數相若,均為二至四人左右。

圖9:資深選委有幾多?

同時,四大社團中,相關參選者的「舊人」比例均至少過半,中總的「舊人」比例更加接近六成五,顯示來自四大社團的參選人仍然以過往曾參選者為主。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