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談論LGBTQ+議題:壓抑、無奈

本澳劇團零距離合作社(下稱「零距離」)與「LGBT in Macau」、「澳門跨性別互助社群」於六月合辦「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下稱「揪心」)。對參與演出的四名演員而言,與LGBTQ+有關的議題在本澳仍是少人關心、狀況亦讓人感無奈。

參與今次演出的演員布子認為,在澳討論這些性別相關議題讓人感到壓抑,相信LGBTQ+群體也有著同樣的情緒。藉著演出,當大家有機會、空間對相同事物分享著感受時,那麼相信彼此便更能包容與接納。

另一名「揪心」演員啊些分享指,在澳可能仍少人關心與LGBTQ+有關的議題。然而,是次透過「一人一故事」演出形式呼應主題,無論自己或其他演員,亦多了接觸不同的LGBTQ+成員,亦促進彼此認識及瞭解。

布子(左一)指,比起預先有劇本的傳統劇場,她更喜歡「一人一故事劇場」,因為她會明顯感受到朋友、夥伴會互相支持。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布子(左一)指,比起預先有劇本的傳統劇場,她更喜歡「一人一故事劇場」,因為她會明顯感受到朋友、夥伴會互相支持。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LGBTQ+議題 並不陌生

參與「揪心」演出的演員除了布子、啊些外,還有Stella及Zero,四人都參加過「零距離」的「一人一故事」訓練,布子、Stella及Zero三人所參與的則是初階訓練,而啊些早已接觸「一人一故事」多年。雖是首次共同演出,但四人對性別相關議題亦並不陌生。

Stella指,自己比較關注不同社會議題,所以一早對LGBTQ+群體所關注、面對的事情有所瞭解。

布子亦分享道,自己過去在台灣就讀新聞科系時,其中一份功課就是參加同志大遊行。台灣社會普遍對各種弱小、邊緣社群有關的議題,都有「極高的討論度」,亦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其中討論LGBTQ+群體有關的議題在台灣非常普遍,甚至是「一個日常」。

為了是次演出,布子也曾想過是否需要請教自己身邊的LGBTQ+朋友,向他們的生活經驗取材。不過,她想到平時與友人的互動亦不少,對他們生活有相當認知,所以演出前就未特別準備。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演員是能具體呈現觀眾想法的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一人一故事劇場」中,演員是能具體呈現觀眾想法的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人一劇場」
共同深入性別困境

「零距離」籌劃的演出多數涉及不同社會問題。在LGBTQ+議題上,啊些認為,部分澳門人仍不敢面對相關的議題討論,少人關心,亦不敢面對該團體成員的訴求。然而,劇團「零距離」其中一個理念目標,便是以「一人一故事」形式去關心不同社群的人、瞭解他們所面對的困境。

啊些又分享指,「一人一故事」這種表演形式的另一個元素是「自我成長」,即無論在排練還是演出時,演員在關心和接觸不同的社群的過程同時,亦是在暸解他們。

啊些又以「揪心」演出為例,演員會去瞭解編排中的細節,小至道具如彩虹旗擺設,它的顏色代表什麼,大至LGBTQ+成員如何面對生兒育女的問題,演員都有必要去知道。

Stella(左一)、Zero(右二)、布子(右一)參加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初階訓練,啊些(左二)則接觸「一人一故事劇場」多年。

Stella(左一)、Zero(右二)、布子(右一)參加了「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初階訓練,啊些(左二)則接觸「一人一故事劇場」多年。

感受共通
情感可得到接納

布子認為,LGBTQ+群體所面對的困難,現時仍難以解決,亦讓人感覺「無奈」,帶起相關的討論時讓人感到很壓抑。

「最後大家只可以用無奈來表達,但這份『無奈』應該有更多情緒潛藏在背後。我發現在澳門的這種無力感、無助感很重,然後自己有些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然而,布子又認為,當演出針對同一主題進行,在分享之間,若彼此感受達到互通,無論自己是否屬於群體或有甚麼的性別定位,都不會妨礙相互接納及包容。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