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生態島」環評二次公示含中華白海豚調查資料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674

時間:2024年06月22日 18:18

生態島預估位置的效果圖。(來源:環保局)

環保局表示,「生態島」項目第一期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二次公示將會公開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當中包括對中華白海豚的調查資料,環境影響報告書則會包括各項環境緩解措施。

該局又重申,「生態島」目前的選址屬最佳方案,而透過區域合作處理經篩選且供填海的惰性拆建物料,只可作為輔助方法,未能完全處理澳門各類建築廢料。

特區政府早前公佈計劃在路環以南對開一公里的海域填海建設「生態島」,用以處理未來逾二十年的建築廢料等,而該海域位置是受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的出沒地。據環保局的資訊,暫知該項目預期分兩期建造,第一期的用海面積約1.4平方公里,而官方曾公佈有關項目涉及約156億澳門元投入。該計劃一公佈便遭不少市民、保環團體及人士反對,要求擱置計劃或另覓地點。

野外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資料相片)

該局於四月末突然在其網站發佈「澳門生態島(第一期)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下稱公示)並開放公眾反映意見,但有關諮詢期限原只列明於該月的28日截止,未見說明何時開始公示、亦未見當局就公示發佈新聞稿。而直選議員林宇滔於四月二十六日提交書面質詢,要求行政當局交代生態島項目的環評諮詢工作。

他在質詢中指出,環保局網站的對外信息包括新聞和通告等,以及新聞局網站,均沒有首次公示相關資訊,僅有個別傳媒刊登報導,批評做法並不合理尋常。故此,問及為何當局為何未有按照過往做法發出相關消息的新聞稿、有否按照《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規定的公開日數、次數及發佈方式等要求發佈項目資訊。

他又要求當局交代有何科學理據及合理原因將整個生態島進行「斬件式」環評、為何沒有在首次公示資訊提及白海豚的相關內容?據環保局資料,生態島項目預計會用3年時間建造圍堰,有何建造規劃及減少對海洋影響的措施?當局會否提供全面的資訊和數據,以及比較其他選址方案的具體實際情況,讓公眾充分了解和討論?

環保局回覆林宇滔質詢時指出,「生態島」項目第一期環境影響評價的第一次公眾公示資訊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標準和方式公佈,並在原定的公開日數外延長第一次公示的時間。「未來第二次和第三次公示也將按相關內容準則進行。當中,第二次公示會公開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將包括對中華白海豚的調查資料環境影響報告書則會包括各項環境緩解措施。」

該局又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列明 ,若建設項目環評於審批後五年才動工,需重新審核環評。由於預計到生態島第二期開始建設時已超過上述年期 ,故先進行第一期工程環評。當開展第二期工程規劃時將整合第一期環評內容及最新環境情況,按序開展第二期工程的環評。

「生態島」建成後的模擬效果圖。圖片來源:環保局網頁

「生態島」建成後的模擬效果圖。(來源:環保局)

環保局:「生態島」目前的選址屬最佳方案

該局又強調,特區政府已多次表示,「生態島」選址受澳門自然環境、地理區位、水質條件及海域開發利用現狀等限制,「綜合考慮後目前的選址屬最佳方案。」

環保局又指出,透過建設「生態島」作為長遠解決澳門處理各類建築廢料問題的方法,有利保障未來城市發展。而透過區域合作處理經篩選且供填海的惰性拆建物料,只可作為輔助方法,未能完全處理澳門各類建築廢料。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