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封由嘉諾撒聖心中學(中文部)的家長所撰、向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投訴校方公開信。該信寫到,校方即將在2024-2025學年起使用內地出版社出版的簡體中文課本教授中文,家長對此決定感憂慮,並指出小朋友未來或難正確學習、書寫繁體字。事件公開後,校方曾向家長發公告,指出該決定是響應當局《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等目標,而未來將教授繁簡字,並用繁簡教材。
聖心中家長公開信:繁體字是澳門文化的重要一環
促教青局表明立場
社交平台Facebook群組「澳門中學同學家長討論區」有帖文——「致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龔志明局長的公開信」,信中署名為「一群學生家長」。
該批作出投訴的聖心中家長指出,從新一年書單發現小學將使用內地出版社出版的簡體版中文課本教授中文,對此深感憂慮。「我們深知中文科才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石,試想,一個小朋友自小一開始以簡體字學習中文,將來如何期望小朋友能正確書寫繁體字?⋯⋯繁體字是澳門文化的重要一環,作為澳門巿民的我們有責任守護繁體字在澳門的傳承。」
據悉,該出版社為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稱人教版)。事實上,近年來,教青局與人教版合作編寫了中小學《歷史》、《地理》及《品德與公民》教材。
回歸後,澳門學校所採用的中文教課書漸趨統一,不再同以往按學生升學需求而選擇不同地方出版社的教科書。現時本澳不少學校已使用由廣東教育出版社編著的系列中文教科書,惟所用的字體則為繁體字。
家長們又在信中指出,教青局在2020年曾指出:在語文教育的立場及方向一直非常清晰,重視透過課程改革推動學校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通過頒布第19/2016 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小學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第56/2017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初中教育階段基本學力要求》及第55/2017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高中教育階段中文基本學力要求》,明確「課程要促進學生流利、得體地使用粤語,運用普通話進行基本交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的規範漢字,正確使用繁體字」的基本理念。而教青局2017年提出之語文政策目標亦明確指出,中、小學中文科基本學力要求重視粵語和繁體字的掌握和應用。
該信問到,教青局如今對學生學習繁體字的立場是否有變?聖心中改用簡體中文教科書是否屬跟隨局方政策取向?若是如此,則是整個澳門的問題,即使可能無法改變政策,但作為家長有必要站出來表達「反對使用簡體字教授中文科的立場」。並重申,若教青局認同繁體字的重要性,應根據第15/2020號法律《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通則》第46條,對學校的教學行使監察權,督促學校繼續採用繁體字中文教科書,並公開對事件的立場和採取的措施,以釋公眾疑慮。
聖心中:將繁簡並用
除中文科外均沿用繁體書
有網民在社交媒體貼文,公佈校方的回應。據了解,在本(6)月18日及21日,該校分別向家長發出兩次公告解釋事件,並在公告中指出,「本校部分家長對小學中文科選用人教版教科書存有憂慮。」而在18日發佈之主旨為「繁簡由之」的公告提及,2024-2025 學年起宗教、常識、電腦、品公均使用繁體字教材及習作,「故此繁體字在課程中佔了大比數。」
校方回應中文科教育課程指,授課仍以粤語為主,以「滲入」的方式使用普通話教學,課堂中將粤普並用。而考卷將以繁體字列印,學生可同時使用繁簡作答,校方要求「小學生對簡體字的掌握至少維持至小學畢業」。另外,在初小設有普通話課,餘暇活動亦設有初小、高小及初中的普通話學習,學生可因應自己的需要選擇。
校方:更換教材迎合「社會變遷」學生要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
校方回應指,更換教材是為了迎合「社會變遷」。學生需要有「家國情懷」及「國際視野」,放眼國際外交均使用簡體中文及普通話,而本地公開試亦漸傾向內地模式,為提升升學競爭力,「選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書更能奠下穩固的根基。」該校亦重申,該舉措是「為響應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第二個教育發展規劃《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提出的重點發展方向一—『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中文的表達及理解亦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據帖文內容,有學生家長代表指出在本月19日經與校方面談,並引述校方回應指出,家長可使用自由權利連署投訴,但校方將堅持在新學年選用人教版簡中教材。上課只會教寫繁體字,學生自由選擇寫繁簡。
校方亦再發公告指,未來將繁簡教材並用,包括教青局出版教材;小學中文字教授會以繁體字結構教學,「教學使用的資源(如PPT、教輔材料等)都是繁體版本,同時校園學習氛圍均以繁體為核心,回應《基力》中中文作為第一語文正確使用繁體字的要求。當然,亦會同時學習認識簡體字。」另外,在培養學生對繁體字興趣方面,校方又指設有書法課,而平日測考試卷、工作紙等均以繁體字呈現,容許學生繁簡並用。「循序漸進推行繁簡教學和粤普教學,在適當時候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本媒今日下午向教育局以及聖心中去信查詢事件,在報道刊登前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