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擬建行車天橋連接新城A、B區,據初步設計天橋海拔最高為25.8米,該高度則超過松山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10.3米及5米限高。日前直選議員林宇滔及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林翊捷均憂天橋高度遮擋東望洋燈塔景觀,或遭世遺除名。然而,行政當局包括文化局及公共建設局均強調該工程不受限高規範、亦不影響燈塔景觀。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今(20)日受訪時表示,有關工程還未判給,仍在審標,但承諾叫同事多放資料上網。
兩項與天橋工程相關服務已判給 金額共約5千8百萬
公建局去年公佈「新城 A、B 區行車天橋」的初步設計,現正進行預先評定資格之限制招標第二階段公開開標,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動工,最長設計連施工期為一千個工作天。就該工程,公建局已判出兩項相關服務,其一為「新城 A、B 區行車天橋設計連建造工程-初步設計」,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獲得,金額23,880,000澳門元(下同),而服務期限為135 天;另一為「新城 A、B 區行車天橋設計連建造工程-圖則審查、招標諮詢及施工階段項目管理服務」,由奧雅納工程顧問獲得,金額為34,920,000元,服務期限為1,540天。
據該局介紹,該天橋位於澳門半島與新城 A 區之間,西接科學館前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向東穿越友誼大橋和既有航道,終點在新城 A 區並與澳門大橋互通。項目全長約3.2公里,最大跨度約130米,最高海拔25.8米。
公建局網頁亦特別有標示,該天橋工程不屬樓宇興建項目,故不適用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的規範,即為松山燈塔周邊地區建築物限高規定,而項目地段不屬於《文化遺產保護法》及相關行政法規所規範的被評定或待評定的不動產,亦不位於緩衝區。
簡單文字介紹外 暫只見天橋初步設計平面圖
目前,有關該天橋項目,除了文字介紹、開標內容及結果外,公建局網站只公佈一張簡單設計平面圖。
在列席立法會委員會會議後,有傳媒指出現時有關天橋設計內容不多,且圖則不清晰,故問及及工務部門會否公佈更多有關天橋設計資料包括模擬圖,讓公眾瞭解該工程與燈塔景觀關係。對此,羅立文沒有正面回應,只稱天橋工程未判,目前正在評標,「我叫同事喺網站擺多啲資料 」。
日前林宇滔在立法會大會上指出,雖然按文化局所言,該行車天橋不屬樓宇興建項目,但根據《世界遺產公約》,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點,必須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澳門歷史城區的「突出的普世價值」的特徵要素正包括「東望洋炮台及燈塔與外港之相互視線關係」。換言之,在該視域範圍內任何超出限高的「遮擋物」均對「山、海、城的景觀」有一定破壞。「意即當局發言並不代表「新城A、B 區行車天橋」的興建已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世遺保護的要求,以及不會對本澳世遺造成影響、甚至會否有除名危機。」
他又要求當局應儘快交代天橋的建造情況及對周邊影響、工程將對觀音像海濱休憩區有何實質影響、以及有否知會教科文組織並獲同意才動工。
林翊捷在接受《正報》訪問時表示,若建該天橋應該存在引致遭世遺除名的風險,行政當局適宜暫緩建設,並儘早向公眾和教科文組織說明,在工程得到認可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