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月」在澳  有劇場、出櫃討論 LGBT+團體冀促本地酷兒社群交流凝聚

即時報道

文:記者K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541

時間:2024年06月17日 22:22

六月是同志驕傲月(LGBT Pride Month),而國際LGBT驕傲日則在628日舉行。整個六月,世界上多個國家、地區舉行形形式式大型活動,慶祝及推廣LGBT+(多元性別,又稱同志)文化,包括以彩虹為主題的遊行、活動等,藉此普及LGBT+議題、消弭社會上的成見,亦表達對LGBT+社群的認同與支持,促進性別多元價值。當然,澳門亦不缺席。本地兩個關注性別多元群體的團體——LGBT IN MACAU  及澳門多元性別社群協進會(Macau Association for Gender-Diversity CommunityGDC),將舉辦「一人一劇場」及「真人圖書館」活動,多樣LGBT+議題,以促使本地酷兒社群交流、凝聚。

在本月23日,LGBT IN MACAU將舉辦「PRIDE MONTH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而在本月30日則有GDC Macau舉辦之「請問櫃性——真人圖書館 X 探索校園議題」和系列店家合作活動。兩團體日前分別向本媒分享對本地酷兒文化的觀察和活動理念。

以愛情為題
「一人一劇場」引共鳴 療癒酷兒心傷

LGBT IN MACAU在本月23日舉辦「PRIDE MONTH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以互動、即興形式邀請觀眾參與演出。活動簡介就寫著:「每個人生之中總會有些難以忘懷的情感故事,它們可能會是紅色,帶些許羞澀,微醺時光⋯⋯⋯又或可能會帶有黃色,有少少鹹咸,勁辣又不捨得放手⋯⋯⋯」。

LGBT IN MACAU 團體創辦人、女同志Jade(化名)就指,活動以愛情為題,在創作時特別以這個「失敗愛情」作為主題噱頭吸引目光,但活動主題就會以「揪心」作為重點,相信會引起更多同路人關注。

LGBT IN MACAU在本月23日舉辦「PRIDE MONTH一人一揪心愛情故事劇場」。(圖片來源:LGBT IN MACAU Instagram)

事實上,今年對Jade而言較為特別。在一連參與了台灣同志大遊行、本地的澳門國際酷兒影展等活動後,她決定在六月辦一些有別於以往的活動。在機緣巧合下觀看了零距離合作社的「一人一故事劇場」, Jade覺得深深地被觸動,所以便促成了今次在Pride Month舉行屬於自己的「一人一故事劇場」。

Jade又表示,「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表演形式需要觀眾參與,分享曾經的故事,直到今日故事透過表演再度浮現時, 可以有不一樣的情感浮現。藉住「一人一故事劇場」療癒酷兒曾經的心傷,盼望他們可以從經歷之中走出、茁壯成長,再現自我,亦冀望更多同路人感受到與其他人同在、陪伴的感覺。

今年也是LGBT IN MACAU首次在Pride month中與其他團體跨域合作,包括Instagram上的專頁「澳門跨性別互助社群」(lgbtiqmo)以及本地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希望透過多元的力量可以令社群有不一樣的面貌。」

Jade:見證本地同志社群缺乏凝聚力
趁有力就多嘗試

LGBT IN MACAU於2019年成立,於Jade而言,團體無疑「接駁了」本地彩虹及酷兒文化,亦希望趁現在有氣有力,希望為本地群體做多些行動,促進社群凝聚。

Jade直言,見證自小成長的澳門,近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一個本地團體肯主動地為凝集酷兒社群而做活動,似乎在本地彩虹/酷兒文化的版塊中仍然少了一個「接駁位」。在多次期望落空之後, 故趁自己還有力量時多嘗試,成立LGBT IN MACAU這個活動策劃小組,之後就一直經營到現在。

LGBT IN MACAUInstagram專頁介紹就寫著:「小組宗旨為LGBT團體中所有為性別不安或焦慮的人提供資訊,從而協助自身自我性別認同。線下亦會不定時為團體中舉行凝聚活動。」     

LGBT+團體各盡其力
冀助澳門找到新方向兒文化

Jade的小組常在其他時節應景辦活動以凝聚社群,惟因資源短缺一直未舉辦Pride Month相關主題的活動。然而,Jade經常留意本地其他酷兒相關的活動,也與其他組織保持聯繫、留意動向,思考任何合作的可能。

她又指出,在近年社運文化的推動下,本地性別議題又再被重新提起,亦培育了一群對性別議題保持開放、好奇,更是和善的朋友。「這些年輕的一輩會令社群之內的包容力和親和力漸漸擴大。」

綜觀本地LGBT+文化,Jade就指,「慶幸在今時今日的澳門,有他們(LGBT+組織)能夠各自為自己領域的人而做努力。」

另一方面,Jade亦留意本地酷兒群體願意做活動和留在澳門參加活動的人越見越少,或因疫情被「悶壞了」、再加上「澳車北上」,而香港近年來的LGBT+慶祝活動亦越來越收窄。Jade亦坦言,自己辦活動同時亦希望有助澳門找到新方向推廣酷兒文化。在未被完全壓榨的環境,可以相對自由地為自己、為自由做多一點力量。

「請問櫃性」
多樣討論出櫃之難

為響應今年六月全球同志驕傲月,另一個LGBT+團體——GDC Macau將推出一系列「澳門同志驕傲月」的相關活動,主題是「請問櫃性」,包括推出 Instagram 限時動態濾鏡、性別友善商戶集點打卡,以及於本月30日舉辦的「真人圖書館」活動。活動當日,「真人圖書」將在現場交流「出櫃」(Come out)的心路歷程和經驗,並結合 GDC 過去一年對校園議題的探索,在現場設交流論壇與參加者共同為此討論未來的工作方向。

GDC Macau 成員 Kelvin介紹指,系列活動的主題「請問櫃性」是發想自LGBT+ 社群中常見的「出櫃」議題,藉此吸引更多市民對 LGBT+ 的認識和關注。

他表示,澳門地小人稠,對同志朋友而言,在澳門出櫃往往面臨「一傳十,十傳百」的風險,每當不同圈子與同志社交圈重疊時,同志朋友就需面臨一次「被出櫃」的風險。對於深藏於櫃中的同志而言,常常必須編造謊言掩飾身份或是被迫出櫃,出櫃與否充滿著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甚至可能遭受不理解、不認同的壓力,導致人際關係變質。

Kelvin又表示,是次活動希望藉由集點打卡、使用濾鏡等方式,促使更多本地市民觸及相關議題,同時就此提供一種形式予市民表達自己支持的立場;他強調,有時候光是這樣小小的一個行動,就可以讓深藏在櫃子中的同志朋友獲得支持。

相對Jade的團體, GDC Macau較年輕,歷經一年多的籌備期才於去年8月正式成立。團體的首要宗旨是「研究及推廣多元性別社群文化,推動本澳多元性別社群發展及交流,促進本澳社會共融」。

Kelvin同志社群的未來需共同描繪

問到GDC Macau對本地社會LGBT+社群的觀察,Kelvin就指,由於本地社會對於 LGBT+ 社群的認識仍然不多,具有 LGBT+ 認同者在社會上仍不時遭到污名、歧視及霸凌的傷害,這導致不少本地同志傾向隱藏自己的 LGBT+ 身份認同,甚至因為持續壓抑自身身份認同而影響其精神健康。

從 GDC Macau 過去的服務經驗中,有人為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的雙重出櫃感到困擾,亦有人認為只要心中無櫃,櫃子就不存在。Kelvin強調,出櫃與否的決定與社會接納度有極高關聯,當社會存有對 LGBT+ 的污名和歧視,出櫃/不出櫃就不是兩個對等的選擇。

近年澳門與同志相關的本地活動愈來愈多,Kelvin坦言自己十分樂見社群中大家願意在不同位置發聲,並認為本地同志社群發展起步雖慢,但並非完全沒有未來。

至於本地同志社群的未來,Kelvin認為,這應是由大家一起來共同描繪的,不論是個人層面或是社會層面,都需要更多人坐下來好好討論,才有辦法找出大家對未來的期許。

適逢Pride Month ,在剛過去的69日澳門國際酷兒影展亦與香港逸東酒店合作,精選放映三部由澳門影人創作的酷兒短片,包括曾以《骨妹》入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本澳導演徐欣羨2012年拍攝的澳門首部酷兒紀錄片《櫃裏孩》;本澳導演何烱麟執導的女同志短片《Next Door》;以及本澳導演丁冠濠於台灣拍攝的跨兒題材作品《關山渡若飛》。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