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輕生趨勢、學業壓力如何?有否掌握數據? 教青局未見回應

即時報道

文:記者K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531

時間:2024年06月16日 13:13

相片只為示意圖

非高等教育學生輕生是個人問題或反映部分制度出狀況?遇學生輕生事件,現時政府部門公佈消息的態度如何?社會整體、家長、教師等如何掌握現時學生群體的壓力及身心狀況等?近日本媒就教青局掌握之學生輕生個案及數據、消息通報及學業壓力等方面查詢該局,惟未見確切回應,更未提供任何相關數據。

保安司長辦公室早前發佈的〈2024年第一季罪案情況〉,其中列出首季自殺個案數據,而在 15-24歲年齡層,自殺個案在今年一、二、三月各有一宗。據衛生局發佈之澳門自殺死亡監測結果指出,首季自殺個案中年齡最低為17歲,很有可能是學童輕生,但該資訊沒得到任何證實。有關首季自殺數據,教青局亦未主動公佈輕生者是否為學生,而今年4、5月遇司警發佈兩宗「少年」輕生訊息,均需由傳媒查詢才可進一步確定涉及未成年人/學生。

本媒日前查詢教青局,問及局方是否得知今年首季三宗15-24歲自殺個案中,有沒有任何死者是非高等教育學生?教青局內有否統計數據可知每年每季有多少名非高等教育學生輕生?局方有否統計數據得知每校每季企圖自殺個案數?有何途徑向學生溝通了解對自殺的想法、認知,有沒有想過或嘗試自殺等情形?在過往學生輕生死者中,有多少比例學生有抑鬱傾向?

教青局方面有沒有接收過家長或學生對各校有關學業壓力的投訴?主要針對哪些因素?局方針對學業壓力投訴的處理方式為何?

教青局:多關心、多聆聽、多陪伴
空泛回應只關注「正向」

上述涉及學生身心狀況及輕生數據的問題,不單單是冰冷數字,而是教育部門、甚至整個特區政府對學生狀況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學生的重視程度。然而,得到的只是空泛回應,只關注「正向」。

教青局回覆本媒指:「教青局持續聯動不同部門開展各類預防工作,推動學生及青少年的正向成長,期望社會能將關注延展至學生及青少年,以第一身的角色多關心、多聆聽、多陪伴,共同成為『健康守門員』,鼓勵他們遇有問題不要畏懼,主動求助。」然而,上述問到有關統計數據卻未見局方回應,無法得知本澳社會學生輕生趨勢的實際情況。

教青局

以香港教育局掌握數據為例,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教育局曾在去年(2023)底回覆立法會質詢指出,去年首11個月共匯報31宗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為過去五年最多。一直以來,香港教育局要求中、小學匯報學生懷疑自殺個案,2018年至2022年教育局收到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數字分別為14、23、21、25及25宗,但2023年截至11月的數字已達31宗,局方料數字上升估計是受疫情及復常後學生需要面對較大的挑戰所影響。

相較香港,本澳教青部門就連首季自殺人數是否涉及學生都支吾以對、不正面回應,亦未提供年度數據、更未告知是否掌握各校學生壓力情況等。故此,傳媒、公眾能知道的只是警方所公佈籠統自殺數據。

至於到底甚麼導致學生選擇走上絕路,當局、學校及家長有否掌握學生的實況,有何預防方向等如同社會禁忌。若連實確數據都欠奉、遑論討論及研究自殺問題,談何預防自殺?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