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促檢視外僱法 切實執行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

即時報道

文:記者小聚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102

時間:2024年05月26日 17:17

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李靜儀受訪。

本澳《聘用外地僱員法》(下稱外僱法)於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生效,當局一直強調外僱只是用來補足本地勞動力,惟社會上對於外僱搶走本地人飯碗的意見卻越來越多。這個在澳已實施逾三十年的外僱政策,目前最大的問題和本地人最憂慮的問題是甚麼?為何本地及外僱的利益似乎總處於「此消彼長」的對立狀況?對此,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李靜儀認為,當局應檢視現行的外僱政策及相關法規,而核心問題仍在於如何切實執行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若每個澳門人都能有一份工作,這種擔憂自然會減少。

李靜儀又表示,現時本澳的失業率很低,但仍反映出有部分人始終找不到工作,或只能找到條件不太合適的工作。現時本澳仍實行本地人優先就業政策,當局應思考如何讓本地人能從大企業,尤其建築業以及博企中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發展空間。

她坦言,外僱政策需要檢視, 但實務上、更重要的是確保本地人優先就業 。若能落實政策、甚至確保有些工種是本地人優先就業,例如規定只有本地人可任職職業司機等,將可確保一些教育水平較一般的本地人能透過工作養妻活兒,當局有責任繼續保障這類人士的職業空間。這樣一來,居民的憂慮就可以減少。然而,現時部分市民面對的問題是,即便部分本地人再努力,也未必能真正找到職業發展的空間。

疫情期間,社會上經常聽到行政當局鼓勵本地人就業的口號:「先就業,再擇業。」對此,李靜儀坦言,自己不完全否定這一方向,惟事實上,部分中壯年人及年輕人的就業及發展空間、入職的條件以及薪酬水平都太差。隨著產業的變化,本地曾吸納大量本地人的博彩業,其人員數目及規模正在縮減,而離開博彩業的人員需要面對轉型;此外,新產業開始需要更多本地人,這些都是本地人在適應方面的挑戰,亦令部分人感到壓力。

李靜儀表示自己不完全否定「先就業再擇業」這一方向,但事實上部分中壯年人及年輕人的就業及發展空間、入職的條件以及薪酬水平都太差。

她又稱,當局在本地人優先就業的工作方面一直可以「再做得更好」。一方面,行政當局必須了解有哪些行業是本地人願意並有能力進入,且需要人力資源的;有哪些工種是居民願意且有條件進入但卻被排斥的。另一方面,在就業配對、就業招聘會和就業個案的後續跟進等方面須改善。事實上,有本地人反映,在入職後不久便被解僱,勞工部門應跟進這類個案。

本澳曾經有一段長時間,連同工聯在內,有不少團體要求訂定輸入外地僱員的總量限額,以及行業內本地工人與外地僱員的比例,惟近年此訴求連討論都變少。問及工聯是否會推動按行業設置外僱比例時,李靜儀表示,本澳一直沒有明確的外僱比例,即便酒店或企業亦沒有,而政府最明確講過的就是建築行業。很多年前,當局曾提及一次建築行業有人員比例,但這並非法律明文規定,而是一個內部執行的有關外僱工資水平的指引,意在防止廉價輸入建築工人。惟現時本澳建築業已有改變。

她續稱,為了掌握實際就業情況,勞工部門應透過就業配對來了解本地人在某個行業的就業意向和入職條件,然後再追蹤其最終離職的原因。

大企業職位多、發展理想 李靜儀:應負更多責任請本地人

在落實本地人優先就業和提升就業機會方面,李靜儀認為,相較於本澳中小企,本澳的大企業如博企和建築業等應承擔更多責任。

她又認為,部分本地中小企更偏向聘請本地人,因為本地人穩定且熟悉澳門情況,惟這些企規模較小,受限於能力、條件以及經營壓力成本,這些本地僱員的福利、晉升、 職業發展空間相對狹窄。然而,博彩企業的僱員數量動輒數千或過萬,一來可以提供較多的本地就業機會;二來工作崗位多且有職涯規劃。建築業亦然,該行業有部分工種有發展空間且本地人能勝任。對於這些有一定企業規模的公司或行業,行政當局如果多做功夫,比如要求有關企業推出培養本地人的計劃,相信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

李靜儀認為,相較於本澳中小企,本澳的大企業如博企和建築業等應承擔更多責任。(資料相片)

李靜儀:「14」產業應為本地人開拓就業機會

近年政府一直在推動「1+4四大產業發展,並以這些行業列為引入人才的重點領域。李靜儀指出,本澳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同時,應在就業政策上讓本地人看到理想的職涯階梯。這些產業應成為本澳居民開拓就業及發展的空間。

李靜儀又表示,在本澳社會推動這些行業的同時,應該準備相關的職業發展、職涯規劃、職業培訓、實習、入職實習等計劃,以助部分本地青年進入此等行業。「若你(當局)唔做呢啲計劃,永遠就是話我(行業)唔夠人,唔夠人就輸入(外僱)時,你就會令到本地人越來越擔心嗰個就業空間。」

新產業需要本地定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