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有小型學校感削校危機迫在眉睫 林宇滔促調每班收生人數標準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855

時間:2024年05月20日 3:03

氹仔中央圖書館常見中小學生在功課。

本澳出生率近年下降,由2019年的8.9‰跌至去年的5.5‰。直選議員林宇滔表示,由於本澳出生率正每年下降,不少學校的收生情況比預期中更差,而小規模學校更感削校危機迫在眉睫。行政當局應該按本澳實際情況調整每班收生人數標準,提高人均教育資源、確保教育質量。

林宇滔又在書面質詢中指出,去年僅得3,712名,比2021年的5,026名減少了1314名(26%),2024/2025學年的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基本上已完成,超過一半的學校仍有剩餘學額(36間仍接受報名、10間正在進行候補),收生情況比預期中更差。

指要求每班收生人數應向35人「靠攏」林宇滔批變相減學生教育資源

本澳的《免費教育津貼制度》規定非高等教育每班學生人數為2535人,而教育局於2021年起要求部分班級人數應向35人「靠攏」,林宇滔批此舉變相減學生教育資源,「即每班學生要由『最佳』25人,變成『最佳』35人,變相重回『大班』教學。當局在「無預告下一百八十度轉變」教育政策,而此舉不單令收生不平均情況加劇,弱勢學校收生更難,「更令每名學生實質分配到的教育資源減少,老師要照顧的學生數量增加,在客觀條件上教育質素明顯亦會受到影響。」

他又稱,不少弱勢學校面對收生及資員不足必須裁減人手,令數以百計的本地教師失業,也令本澳多元教育的優勢褪色。

氹仔中央公園內玩耍的小孩。

批賀一誠「教育開支」言論打擊教育界士氣 林宇滔:應投放更多的教育資源

林宇滔又批評特首賀一誠有關「教育開支」言論打擊教育界士氣,並指出國家一直強調,再窮不能窮教育,「何況本澳2023年的財政儲備高達5,804.7億的情況下,為何不能為澳門下一代投放更多的教育資源?」。

賀一誠四月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在回應議員提問關於調整教學模式、優化小班制、增加各項教育資源應對的問題時竟反問,收生不足的學校是否師資出現問題,甚至責成校長檢討有否好好培養教師;又指縮班是增加政府開資,現時本澳15年免費教育,按入網學校每班(平均)33名學生計算,每名學生的教育資源投入是6070萬元。若以1520人一班計算,每名學生投入會增加到100萬元甚至翻倍,反問公帑能否如此支撐下去?對此番言論,林宇滔認為,特區政府根本未有正面面對問題及考慮任何改善措施和政策方案。

直選議員林宇滔(資料相)

林宇滔續稱,現代教育重視多元發展,對教學設備及環境的要求高、需求大,弱勢學校硬件資源和配套不足同樣影響招生,政府應針對性地推出支援及傾斜扶持弱勢學校,平衡本澳整體的教育資源,為規模較小的學校建立生存空間。因材施教,「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學生的學校」,政府應該為本澳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及公平的教育資源,才能真正提升整體教育質素,培養未來人才。

針對未來的非高等教育學校的收生不足情況日漸嚴峻,部分學校面臨削校危機等問題,他要求政府交有何整體的教育發展藍圖及清晰具體的目標,以及如何因應每間學校的實際情況訂立適當的發展規劃。

林宇滔又要求當局交代會否因應本澳實際情況調整每班收生人數標準,有何具體措施提高人均教育資源,確保教育質量,如何落實「一校一策」針對性地協助弱勢學校提升教育質素,以及對於缺乏硬件資源和配套的學校,當局有何針對性支援措施及傾斜政策。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