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間兩岸四地餐廳,說了個怎樣的米芝蓮故事?

前陣子與外地友人到澳門某米芝蓮餐廳(Michelin,又譯米其林)用餐,友人很是期待,席間粵菜也有水準,但一事讓友人疑惑:為何一間走精緻路線的粵菜餐廳,整晚播放周杰倫的〈稻香〉、李聖傑〈痴心絕對〉等國語流行曲?

倒非不好聽,而是曲風與餐廳風格頗有衝突,她預期的是純音樂或中國樂器伴奏,卻聽到「直到那一天 你會發現 真正愛你的獨自守著傷悲⋯⋯」。

剛好新一年的港澳米芝蓮餐廳指南已經公布,到底內地港澳台四地上榜餐廳是如何宣傳自己?它們注重什麼元素?這些元素和西餐相比又有何異同?今次要介紹,題為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helin-starred restaurants in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的研究,或許能解答相關疑惑。

圖片由作者自繪

圖片由作者自繪

精緻餐廳的慣用技量

不說不知道,作為國際美食指南的米芝蓮早在2009年便覆蓋港澳地區,十年後才陸續覆蓋上海(2017)、廣州和台北(2018)、北京(2019)、台中(2020)以及成都(2022)等地。

上榜米芝蓮除了讓餐廳升價十倍,用研究者的話來說,源自西方美食界的米芝蓮開始介紹大中華地區美食,也有助「中華美食整合進全球的美食場域。」

而研究一般認為精緻餐廳(fine-dining restaurant)通常在三方面強調自身的優越性,即豪華化(make it deluxe)、純粹化(make it pure),和製造驚喜(make it surprising)。研究者正是希望從餐廳提供的各種資訊,分析它們到底是透過什麼技量、方法或說辭來表達和強化以上三方面。

研究發現,這兩百多間兩岸四地餐廳的宣傳技量又可進一步細分為七個面向,分別是菜單、獎狀、可持續性、本土性、權威性、餐廳故事和主廚生平,不同地區餐廳的注重點亦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有趣發現。

獎狀、傳統與黑珍珠?

這兩百多間米芝蓮餐廳最常宣傳的是:「獎狀」。研究發現,90%上榜餐廳都在其網上強調獲獎紀錄,這當然合理,直接亮成績最能說服顧客,也有助提升自身豪華感。

第二個最常強調元素則是「權威性」(69%),餐廳們最常使用「正宗」、「傳統」、「經典」等字眼宣傳,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透過強調過去的文化遺產,純粹化自身的一個「自我生產的文化結構過程」。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其次被強調的宣傳元素順序是「菜單」(61%)、「主廚生平」(41.9%)、「餐廳故事」(29.5%)和「可持續性」(9%)。當中較有趣的是針對菜單和主廚生平的觀察,值得留待下節說明。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有趣觀察。研究者還發現,在這兩百多間米芝蓮餐廳中,只有31.8%餐廳同樣在另一知名美食指南「黑珍珠餐廳指南」上榜,對此低重疊率,作者認為是「反映米芝蓮在中國消費者當中的認可度低」。

嗯⋯⋯這一觀點論文沒有更深入討論,但我認為值得商榷。首先不太清楚研究者指的中國消費者(Chinese customer) 具體是指兩岸四地消費者,還是只指涉中國內地消費者(Chinese 意思在英語世界經常模糊),如是兩岸四地,則頗為懷疑到底「黑珍珠」相比「米芝蓮」,誰在港澳台更有知名度。

如我自認並非美食家,便是首次獲悉「黑珍珠」並花了五分鐘網上搜索,才得知它是一個近年由國內外賣平台「美團」和美食評價網「大眾點評」,合辦的美食指南。實屬慚愧。

說完整體數據,我們來看一些研究者觀察的中西餐廳差異。

圖片由作者自繪

圖片由作者自繪

中西方餐廳差異

論文還特別討論了兩個涉及「菜單」設計和「主廚生平」,在中西方餐廳差異上的觀察。

關於菜單,研究發現廣東菜餐廳的菜單要比其他類型餐廳菜單都長,除菜式名稱與價錢,往往還詳述用料、節日菜式、早午晚甚至外賣都有不同菜款。相反,國外精緻餐廳菜單簡短,甚至傾向不介紹菜式來維持食客的新鮮感與興趣。

相反,西方餐廳特別重視的「名廚效應」在中餐則不明顯,只有41.9%上榜的兩岸四地米芝蓮餐廳提到「主廚生平」。這似亦符合大眾認知,大家不妨回憶在經常能於歐美劇集看到主廚出場介紹菜色的同時,大廚又有多常在華人劇集或廣告出現?

多年來唯一印象深刻的,大概只有香港米芝蓮中菜「富臨飯店」的主廚楊貫一吧,還記得「阿一飽魚」廣告中的四眼廚師嗎?

結語

如果要說華人界米芝蓮餐廳最常說的宣傳,那便是關於過去、傳統與經典的故事。本文介紹的研究者用了個頗有詩意的比喻,當西方餐廳強調自身味道是「來自地方特產的味道」(the flavor from the specialities of a place);中式餐廳強調的則是「時間的味道」(the flavor of time)。

或許當華人族群亦存在各種因邊界與意識形態造成的紛爭,中菜的美味卻是最沒爭議的了。

不過,研究者亦提到當這些餐廳在努力做好傳承時,卻忽略對食材與自然環境保護、忽視對「可持續性」的重視(只有9%餐廳提到,澳門的上榜餐廳更是掛零),如此也不利保護自身最重視的經典味道。

至於看完研究,你問我能否解答為何那間精緻中菜要播周杰倫和李聖傑的歌?〈稻香〉和〈痴心絕對〉是如何提升餐廳的豪華感和純粹性?

抱歉我仍毫無頭緒。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