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臨近,狡兔脫疫,神龍見首,民主昌有機會跟一群長者座談想象,集中話題兩個:最低維生指數和祐漢長者公寓。
去年底公共房屋兩條隊對比強烈。經濟房屋申請隊在政府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強硬政策下,突然人丁寥落。此後,政府決定讓大批原預定增建經屋的土地都暫且閒置了。另一方面,今年二月才結算的長者公寓申請隊卻十分踴躍,申請戶超出這階段可分配的公寓單位總數一倍。當局預計二月結算後,排在後半的申請戶尚待用盡餘下的公寓單位。
座中有長者提出再新建長者公寓的理想地,理據豐盛:一、現有公寓肯定用盡,必須增供應付進一步需求;二、有自理能力的長者都希望在舊區生活,不宜遷住新城;三、祐漢已由都更公司介入準備更新重建,宜順勢規劃部份地段建長者公寓;四、祐漢住戶除外僱租戶外,大都是自住長者,可見該區適宜長者生活;五、讓祐漢自住長者轉居祐漢長者公寓,更切合原區安老的語境……。
理據有不少是對的,但神龍見首是否可見尾,總難免有些保留。不錯,按公帑設立的都更公司所提供的調查報告,祐漢自住業主中有52.9%是60歲以上的長者。可是,祐漢自住長者轉祐漢公寓存在一個矛盾,那就是當一旦祐漢真的更新重建以部份地段提供長者公寓時,原本長期在祐漢自住的長者即使屆時年滿六十五歲卻由於已另覓居所(包括在重建中換取祐漢新住宅的業權)而不再具居住無電梯舊樓長者的身份,變得沒有申請使用長者公寓的資格。倘有長者不理解此矛盾,當局(特別是已介入祐小業主組織的都更公司)應當及早解釋清楚。
政府在二十年反覆拖延後,現在無疑已透過都更公司介入準備祐漢更新重建,但該司目前仍著力於橫琴新街坊,未見著力推動祐漢更新重建的規劃。
另一方面,最低維生指數不是全國或國際通用的指標,只是特區政府2007年以行政法規訂立處理經濟援助的指標。近年來,由於特首一再宣揚養老金加敬老金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現在連沒有領取經濟援助的長者也注意到最低維生指數了。
事實上,在2020年後,最低維生指數一直沒有調整。過去幾年,各地經濟增長受疫情打擊,基層員薪酬增幅全都受壓,而澳門曾經是最嚴重的地方。據報道,根據粵港澳多間大學院及專業機構合作調查的2022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當年大灣區內基層員工的薪酬加幅,澳門是0.9%,香港是3%,深圳是4.5%,中山是5%,江門是5.5%。
當年背景,根據世界銀行國民經濟核算數據,澳門2019年人均GDP 86,197美元,排名衝上世界第二,絕對領先亞洲其他經濟體,但其後逐步下滑到2021年的45,424美元,被香港和新加坡超越。2022年澳门人均GDP31,539 美元,為各地人均GDP跌幅之最,排名世界第37位。
進入疫情後復甦期,澳門人均GDP反彈回升到全球第五。配合經濟唱好,澳門六大博企已陸續公佈派花紅加薪,特區政府亦在今年把公職薪俸點由91元增至94元。當香港特區法定最低工時薪在2023年由32.5港元提升至40港元之後,澳門特區法定最低時薪在今年僅由31元微增至34元算是交了差。可是,最低維生指數一直未改,於是養老敬老雙金也無從增長。
最低維生指數按第6/2007號行政法規定,由社會工作局提建議交行政長官決定。過去社會工作局回覆議員質詢時曾透露,每年有兩次檢討最低維生指數。今年如何檢討,有否建議提升,有待社工局透露。在公民行動顧慮國家安全的新處境,公權機構的行為是否更須透明,讓神龍可以見尾?
這次座談是長者話題,當中已瀰漫神龍不見尾的憂慮,但中、青年基層更貼身的經屋夾屋問題,又能如何面對現時神龍甩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