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呈好 惟好處流向北?

疫情期間,本澳經濟大受影響。直至二〇二三年初,粵港澳三地全面放寬通關,本澳亦逐步「復常」。一年多以來,從本澳部分經濟數據來看,一切似呈向好發展,惟不時亦聽到珠海甚麼地方好玩、甚麼店好食、抵食,而部分本地食肆叫苦連天,周末拍烏蠅。

多年來,本澳居民都習慣北上消費,「消費外移」情況亦持續。去年(二〇二三)年一月一日,「澳車北上」正式啟動,讓居民北上更為方便。

本媒整理統計暨普查局二〇一八年至去年第三季部分經濟數據,如本地居民就業率與失業率、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私人消費支出、部分種類的消費物價指數,呈現近年經濟狀況、趨勢,或可從中窺探本澳居民北上消費的情況。

同時,本媒亦整理旅客數字、開業及解散公司的數目、以及統計樓宇單位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租金,或可側面反映本澳營商環境。

南灣一帶為本澳商業中心。

南灣一帶為本澳商業中心。

個人收入回到疫前水平
消費物價指數上升

由本地居民就業率與失業率、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消費支出等資料觀察,本地居民的個人收入似已回到疫前水平。

不過,由於本澳的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特別是佔比第二大的「食物及非酒精飲品」,與二〇一八年相較價格上升了約一成。本地居民的個人收入與疫情前相若或略減,惟消費物價指數上升。若居民要維持與疫情前相若的消費支出,要麼增加支出,要麼選擇「消費降級」,以同樣的價格購買更低廉的商品。如果不想「消費降級」,北上消費或是選擇。

圖一:本地居民就業率與失業率、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

圖一:本地居民就業率與失業率、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

圖一呈現本地居民近年就業率與失業率,以及本地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疫後的就業率比疫前略低,而疫後失業率比疫情期間相若,去年第三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1%,仍未回落至疫前的2%。

不過,疫後月收入中位數已回升至疫前水平。本澳居民每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在疫前維持在1.6萬至1.7萬澳門元(下同),而在疫後,本澳居民的收入中位數於去年第三季已回升二萬元,甚至比二〇一九年略高。

圖二:私人消費支出。

圖二:私人消費支出。

圖二是本澳的私人消費支出數據。疫前,私人消費支出維持在一千億元以上。疫情期間,只有二〇二一年的全年私人消費支出超出一千億元。觀察截去年數據,截至第三季,私人消費支出已超過八百億元,相信去年的全年私人消費支出也會超過一千億,但數字仍比疫情前(二〇一九年)略低。

圖三:部分種類的消費物價指數

圖三:部分種類的消費物價指數

圖三呈現(部分種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其中「食物及非酒精飲品」、「家居設備及服務」、「雜項商品及服務」,都是高於綜合物價指數之上,特別是消費佔比第二大的「食物及非酒精飲品」,價格比二〇一八年上升了約一成。不過,消費佔比最大的「住屋及燃料」價格卻見微跌。

「衣履」價格自二〇一八年下跌,這或與居民網上購物習慣有關。現時網購較以前方便,以致本地商家不得不在價格上與網上商店競爭。

本澳營商環境能回到疫前?

過去一年,本澳入境旅客數字回升、旅客人均消費、平均逗留時間亦有所增長。另一邊廂,本澳新成立公司數目仍不如疫前,解散公司數目則與疫前相若,從成立公司的數據或可側面反映有意從商者對本澳發展的信心狀況。

此外,住宅單位、辦公室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租金等,疫後仍未回升,租金甚至比疫情期間更低。商鋪、工業單位租金,雖然在疫後有所回升,但只回到二〇二一年的水平。

圖四:本澳入境旅客與平均逗留時間。

圖四:本澳入境旅客與平均逗留時間。

圖四為本澳入境旅客與平均逗留時間數據。疫後,旅客數量正在回復至疫前水平,旅客平均逗留時間也比疫情前略高。比較疫前及疫後數據,旅客的人均消費亦有所上升。

據官方數字,去年首三季旅客數字為1,993萬人次。首三季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為520億元。旅遊局於一月初公佈,二〇二三年全年入境旅客錄得約2,823萬人次,日均量7.7萬人次,回復至二〇一九年七成水平。於二〇一九年,本澳全年入境旅客為3,940萬人次。

而去年第三季旅客數字為828萬人次。第三季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為196億元,較二〇一九年同期增加28.9%。不過,旅客人均消費為2,366元,按年下跌26.6%。

圖五:新成立公司數目與解散公司數目。

圖五:新成立公司數目與解散公司數目。

圖五是新成立公司數目與解散公司數目。每年新成立公司數目,在疫前維持在六千間左右,在疫情首兩年,新成立公司數量仍維持在五千間以上。

二〇二三年首三季,新成立公司數量已與二〇二二年全年相若,去年首三季新成立公司數量為3,905間,二〇二二年全年為4,111間。預測去年全年新成立公司預計數量約有五千間以上,但仍與疫前數字有一段距離,可見營商信心正在回復。

疫前,解散公司數量維持在八百間左右。去年首三季,解散公司數量已超過二〇二〇年全年的數字(685間)。

圖六: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租金。

圖六: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租金。

圖六是每平方米實用面積平均租金,各類單位租金都呈下跌趨勢。住宅單位和辦公室租金在疫後未見回升,而商鋪、工業單位租金則在疫後略有回升,這亦增加經營成本。

因應開放「澳車北上」及關口數目增加,部分關口更24小時通關,便利度大增,或許是本澳住宅單位租金沒有在疫後回升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間,遙距辦公興起,也可能使辦公室租金沒有回升。

從旅客數字、居民就業率以及收入中位數等經濟數據來看,疫後本澳部分經營環境正在回復,新成立公司數量已逐步增長。然而,在當局在不斷宣揚疫後一片好景之時,惟有不少中小企,尤其餐飲業界卻面對不少挑戰、未能受惠,甚至亦有被迫結業,而澳車北上則指成為加劇北上消費「元兇」。

事實上,部分本澳居民多年來已有北上消費的習慣,消費物價上升或加劇消費外移,甚至使原本不會北上消費的居民亦嘗試「北上」。然而,「澳車北上」只是讓居民多一種便利的方式而已。疫後復甦,究竟有否讓社會大部分持份者得益?這值得各界深思。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資料來源:統計暨普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