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今(21)日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其中「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下稱計劃)正是早前當局所宣佈,由六大博企出資負責活化的六個歷史片區之一。內港兩碼頭計劃將由博企新濠博亞主力負責,以結合文創等元素達到舊區活化。
傳媒關注內港碼頭再利用時要如何應對水浸、交通及停車場問題。社會及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計劃「是不會因為有機會海水倒灌或水浸,而阻礙這個區域發展」。
而停車問題上,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指,隨著舊區外圍經屋建設增加,停車場數量亦會「比較充裕」。希望市民「透過公交去到舊區最近的地方,透過步行去體驗舊區。」
博企:內港兩碼頭具「特別人文氛圍」
主打發展文創旅遊
政府代表包括歐陽瑜、梁惠敏,以及新濠博亞代表何猷龍等,今出席新聞發佈會,公佈「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活化計劃、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利用計劃」。計劃預計以「保育-活化-共生」為主題,結合文創、餐飲等元素,推動社會經濟、文化及旅遊項目,「達至可持續發展的『共生』。」
負責介紹計劃細節的新濠博亞娛樂創新及公共關係總監賴珮君表示,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的裝飾、建築風格,組成「一個很特別的人文氛圍,建築物也有很多歲月痕跡」,其牆面、名號、天花裝飾等都有著歷史價值,希望可以「在保育和活化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她續指,新濠博亞將會循八個方面去活化該片區,打造新的文創旅遊項目,計劃設立一個旅遊資訊中心、書店、禮物或手信商店、「一個坐擁無敵海景的露天茶座和咖啡廳」以及開設打卡的平台。
何猷龍則表示,公司暫時未有投入的預算,但會一直跟政府合作,「所以我想會確保會帶動到整個區同時亦都希望會引導到多一些中小企或微企可以一起幫忙」。
文化局:初步料碼頭修復費用約千二萬 明年完成結構及修復後交付博企
有傳媒問及修復碼頭的時間及預算問題,梁惠敏回應稱,文化局會負責建築的結構及修復,該階段方案亦已制定完成,正預備開展修復,爭取在明年的第三季完成局方負責的工程。
梁惠敏表示,因為工程未正式招標,難確定實際造價,而初步預測修復碼頭費用會是1,200萬左右。不過,正式的造價則需要在招標結束後才確定。
她又希望以活化兩碼頭可以創設條件來串連不同片區的文旅資源,並透過一些舊區的街道連接到世界遺產白鴿巢、大三巴這些核心區域;又或經十月初五到新馬路、福隆新街、下環街甚至是到媽閣一帶。
內港「水浸黑點」谷發展?
歐陽瑜:水浸改善理想 不因此阻礙舊區發展
另外,內港附近地段一直都是「水浸黑點」,有傳媒問到在此發展是否會有特別考量。海事及水務局港口廳廳長朱振威回應指,內港23號及25號碼頭都是在防洪牆的範圍內,相信文化局日後在規劃、活化的過程中,亦會考慮「符合原本的防洪設計的準則」,以保持原有的防洪能力。
在水浸問題上,歐陽瑜補充指,內港大部分的日子都不會水浸,其次在工程部門、市政部門的不斷努力下,可讓水浸的情況或海水倒灌的情況「改善得非常理想」。發展計劃是不會「因為有機會海水倒灌或水浸,而阻礙這個區域發展」。
她又舉例水上街市,「不會說因為水上街市外面那條路有機會海水倒灌,而這間街市就不營業。」指若要推行一個計劃,不是「只看著水浸那一天」。
內港交通、停車擁擠
梁惠敏:可先搭車到最近範圍再步行至舊區
有傳媒問及內港的交通、停車場等周邊配套問題。梁惠敏坦言,舊區周邊的停車位「一向比較缺(乏)」,亦希望大家可以多步行、「去步入舊區」。
梁惠敏續指,內港周邊的區域有停車場如柏港停車場,而整個舊區的外圍,隨著一些經屋的建設增加,附近停車場數亦會「比較充裕」。希望市民透過公共交通先去到舊區最近的地方,再透過步行去體驗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