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發展規劃」第二場公開諮詢 市民:發展夜間旅遊、文創經濟及先改善旅遊配套設施

「因為文物本身不懂講自己的故事。就這樣放大三巴在這,沒有人知道那是甚麼。需要有人講述、介紹。」

有市民亦建議當局考慮發展「夜間旅遊」,多舉辦夜市及藝文導賞活動等。

政府正就《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文本(下稱《規劃》)諮詢社會意見,今(25)日舉行第二場公眾諮詢場。多位發言者關注當局如何發展「綜合休閒旅遊」,亦建議當局考慮發展「夜間旅遊」,多舉辦夜市及藝文導賞活動等。政府代表、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指,正在考慮增夜間旅遊元素,如在大炮台增藝文展演項目等,望為文創專業人才及遊客多提供空間及平台。一旦福隆新街建成步行區後,可從中午開放至凌晨。

是次為《規劃》的第二場公眾諮詢場,有約30名市民報名發言,最後發言者共20餘人。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經科局局長戴建業及梁惠敏等多部門代表均在會上列席。

發言者:本澳可發展夜市 參考鄰近地區

有發言者指,政府可多考慮發展夜間旅遊,例如參考廣州例子,「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為例,活化夜間經濟的一些停車場和園區空地的公共空間,在不影響居民夜間的休息和符合消防要求的前提下,限時舉辦一些小而精微型的夜市活動。」

她也指出,也許有市民對夜市光污染及噪音反感,政府可成立專責小組以評估經濟活動,將影響降低。也可以在夜市增加藝文表演元素,跳脫只販售美食的層面,吸引商家加入。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經科局局長戴建業及梁惠敏等多部門代表均在會上列席。

有發言者同樣表示支持政府發展夜間旅遊,可助遊客延長留澳,但認為本澳現時實行已算遲,比較指「國內和台灣的夜市辦得很有規模 ,有歌、舞、表演等。」

該名發言者,本澳雖然有康公夜市但未成規模,多年以小檔地道食品等吸引客人,也可以參考美食節,由本地品牌店、牛雜、魚蛋、雞蛋仔和多國美食等作招徠,加上娛樂表演,例如表演葡國土風舞等,增設座位,可以考慮為旅行團增設點對點的穿梭遊或觀光車等。

意見指「旅遊+文創」需有吸引力
梁惠敏:未來在社區深挖特色片區

會上,亦有意見指本澳部分文創點的成效不佳。從諮詢文本可見政府重視「旅遊+文創」,但「文創片區要發展成為旅遊熱點可能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其有獨特的內涵吸引力」。舉例位於板樟堂的「澳品薈」可見成效一般。

梁惠敏回應發言者指出,多年來藉由品牌活動及特色藝區培養不少文創專業人才,如舉辦多年的塔石藝墟、近期開放的荔枝碗船廠片區等。「當然未來朝著產業發展,我們更加需要一些平台、空間,令到他們有更多機會發揮。」

福隆新街將打造成步行區,從中午開放至凌晨時段。

她又表示,未來會繼續在各社區或不同地方深挖具特色片區,以提供文創發揮的展演空間。

關於當局近期公佈活化的福隆新街,梁惠敏表示,當局希望「在一些很有特色的空間去創設條件,去展現文創活動或者是夜間活動、夜間消費,或者夜間的文化元素。」待福隆新街打造成步行區後,開放時間較長,從早上11點至凌晨1點,「可以在晚上創設更多休閒或者商業行為。」

至於有關大炮台亦將設夜間旅遊規劃,她則稱,白天大炮台上面有很多人,但是晚上沒有什麼活動,「未來希望創設一些晚上在大炮台都欣賞到的文化活動表演,或是有很簡單的餐飲,使市民或者遊客在一個優美的環境,有更加多晚上休閒或旅遊的選擇。」

發言者:先改善旅遊配套 影響切身感受

會上,有發言者關心本澳的承載力問題。該名發言者認為,對發展旅遊而言,出行方便是最重要的。現時旅客都集中在大三巴、官也街和博企,其他世遺景點周邊未活化及交通不方便而較少前往,也建議可增設導賞員駐景點宣傳,以及多改善交通問題。

他又認為,現時澳門的交通配套不善,影響旅遊的第一印象和切身旅遊感受。「你們可以六點到八點去機場看看,那段時間有七八個航班下來,排隊等的士起碼一個多小時。」

發言者:本地缺乏多語種導遊

該名發言者亦提及,本地缺乏多語種導遊,無助於發展國際化旅遊。「現在看澳門的外語導遊真是少之又少。西班牙語的只有兩個且都是70歲高齡,而法語只有三個,其他印尼語、日本語都沒有。」他重申,若不積極培訓外語的導遊,未來甚至要為外語導遊聘用外勞。

他又表示,雖現時政府在推行「有禮運動」,「但如果要發展旅遊,是不是應該要改善我們的配套?」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