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創作,到分享——專訪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有關攝影書出版過程的展覽「做書『碌士』A to Z — Notes on Photobook Making」現正於边度有書二樓展出。稍後在8月中旬,在同一空間,還將有第二屆的「Bookery藝術書展」及相關活動,分享各種出版本和藝術。策展人Alan認為,疫情的三年期間,澳門與外地的藝術交流幾乎中斷,現時交流逐漸回復,但澳門也要努力趕上。「這幾年外面已發生了很多事。」

由創作:做書「碌士」A to Z

 「做書『碌士』A to Z — Notes on Photobook Making」是有關攝影書《圈境》和《Nocturnal》的出版過程。這兩本於今年4月才剛出版的攝影書,由本地攝影藝團「方言社」的兩位成員分別創作,同樣由本地設計師洋小漫設計。她分享,這次是她第一次設計攝影書,自己傾向將今次的出版工作看成一個藝術項目。「像是跟Artist合作,大家一起去完成一件作品。」但雖然兩本書都是由她設計,但《圈境》由香港的獨立出版社Brownie Publishing編輯,而《Nocturnal》則由她參與編輯,所以兩個作品並不盡相同。《圈境》的創作者Alan也介紹,雖然同是出版攝影集,但兩本作品印刷期間各有側重點,因此認為值得與對出版有興趣的人士分享。「做這類展覽,通常最難就是要找到出版社,作者,還有設計師的同意,才可以展出材料。但這部分對我們來說相對容易,所以覺得這也是一個好機會。」

策展人洋小漫(左)和Alan

Alan分享,方言社很少出版設計幾乎一式一樣的「罐頭書」,原因是澳門有條件出版一些與別不同的攝影書。他表示,由於攝影書出版在澳門尚未成熟到為「產業化」,不論印刷廠還是出版人都未必有太多經驗,所以從好的方面來說,印刷廠和創作者都非常願意就新想法去摸索和嘗試,這與鄰近地區的情況並不相同。「《Nocturnal》看來很普通,用小說紙,但也有搞些『花臣』,中間可以『偷窺』。外國的一些普通的攝影師或者普通出書的人不會有這心態,但澳門的人會有,因為我們看到太多平庸普通的攝影書。」

到分享:第二屆「Bookery藝術書展」

 「做書『碌士』A to Z」將於7月30日結束,但半月之後,方言社即將在边度有書舉行第二屆的「Bookery藝術書展」。同樣是Bookery策展人的Alan和洋小漫介紹,和去年一樣,Bookery將有一週末在逸日咖啡舉行市集,但不同的是,他們今年將嘗試擴大規模,並以馬來西亞為主題,在另一場地「边度有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電影、音樂、攝影、插畫等,令活動接近一個小型藝術節。

展覽「做書『碌士』A to Z」同時有展出兩本攝影集的手工樣書

Alan表示,本地藝術書與外界的交流,過去三年受疫情影響而中斷。例如香港第一屆的攝影書節是在2020年創辦,「但因為疫情,我們去不了,完全沒有了這機會去宣傳新作品。但澳門作品如沒有這些機會,在外面曝光的機會基本是零。書本有郵費(成本)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導致難以把新作品帶到外面。」

洋小漫有感,今次的Bookery與鄰近地區甚至歐洲的書展相比也頗有特色。「他們的可能大型很多,但或不會有這麼多其他的連帶活動。他們會有工作坊、展覽,可能都是跟書相關,但Bookery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活動發生。」她希望今年恢復通關後,會有新的觀眾群來參加。而雖然去年的Bookery藝術書展也有透過網上訪談與嘉賓交流,但洋小漫和Alan都坦言更喜歡面談。洋小漫舉例:「介紹作品時也要展示或講一下紙質,這些用網絡交流就好像隔了一層。」Alan也道:「在網上根本做不到這效果。做實體書就是不想網上交流,我的意思是那不是我們喜歡的方法。直接交流會比較好。」或許,線上聊天確實能拉近距離,但線下見面所能帶來的,是更有溫度的交流。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