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中的難民隨想

奧地利小鎮哈修塔特(Hallstatt)鎮長架起擋住風景不讓遊客拍照的木板,現已拆除。(相片來源:Reinhard Hörmandinger-APA-AFP.webp)

經過數年的疫情反覆折騰,世界各地早已急不及待再次開放邊境,連望穿秋水的港澳也終於跟上步伐了,旅遊人潮又開始湧現,城市視此為經濟復甦的美好現象,熱烈地使出各種招式歡迎遊客。當城市大半人口皆倚靠旅遊業維生的時候,人們似乎沒什麼抱怨的權利,即使遊客天天在你家樓下打卡自拍,垃圾也隨手一放,或者突然橫過馬路把開車的你嚇個半死,旅遊巴的廢氣和噪音把你的健康奪走,馬路擠擁空氣污濁,還有以倍數增長的各項物價,只有遊客才可以毫不遲疑地掏出錢包;很多店舖悄悄消失了,因為再也無法應付高昂的租金,換上了面向遊客的裝修和商品。即使這樣,不要埋怨,更不能哀嘆,這個年頭,遊客才是最大權力的空間使用者和經濟領航員。

然而在此難以抵擋的旅遊大潮下,有一個地方就是堅決不從,甚至公然與遊客為敵,剛好這個地方數年前我和家人朋友曾到訪,就是被譽為美如仙境的奧地利小鎮哈修塔特(Hallstatt),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地方的居民只有750人,疫情前每年有超過100萬遊客湧入,居民一直在對抗遊客,長年打著750人對100萬人的硬仗,身心俱疲。我們去那時已有體會,尤其亞洲人臉孔在那裡更是原罪,直接被當透明,就是不想理你,讓你自己離去。

換作別的國家,這750人要不早就(被)搬走,要不就沉默真的是金,怎會再開口說話,畢竟上天眷顧讓他們住在這麼美的小鎮裡,每天躺平數鈔票就好,但他們偏不。最近看到他們又有新聞了,投訴疫情後遊客湧入,噪音等滋擾令居民受不了,「我們的居民並不想被打擾」鎮長這樣說,甚至在遊客最常拍照打卡的湖邊竪起圍板,直接擋住風景不讓拍。激烈的反抗行為當然也引起強烈的反彈,後來圍板拆走了,但抗議的布條仍然掛在景點前,上面寫著「我們住在這裡」。

事實上,哈修塔特在2020年已經頒布了對遊客實施管制禁令的措施,如遊客必須購買配額門票才能進入,每年進入的巴士數量限制為1萬3000輛,而且巴士不能進入小鎮中,全部停在外圍的停車場,遊客只能徒步進入,且停留低於2.5小時的旅客也不能進入。但即使實施了這麼多遊客管制後,居民仍然無法滿意。

哈修塔特(Hallstatt)是非常美麗、寧靜,充滿自然湖光山色的小鎮,只有在電影或卡通片裡才會看到的碧藍純淨的天空與湖面,到處都有古老而優雅的風景,隨便拍下都是一張明信片。小鎮依山湖而建,可以走的街道沒有很多,不會讓人迷路,居民的房屋就佈於其中,的確沒有任何緩衝地帶,僅有的幾家旅館和餐廳也在其中,印象中沒有特別豪華的五星級酒店,沒有大型的餐廳,沒有連鎖快餐店和便利店,沒有任何品牌的時裝手袋精品化妝品店,沒有酒吧和娛樂場所,超市也只在遠遠的、停泊旅遊車的停車場那邊才有一間。這裡似乎是刻意與現代城市拉開距離,城市人的生活習性看來似乎沒怎麼沾染到這個地方,居民仍然維持著與純淨、自然的景觀形成一體的簡樸生活形態,並深以為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7將哈修塔特(Hallstatt)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來源:UNESCO)

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只是深覺驚訝,我們在這裡住了一晚,體會到這種生活品質,是需要居民合力維護才有可能,那種建基於對生活空間、生活質素的高度重視,以及對地方的強烈認同與深深喜愛,才有可能維持。因此也能充份理解他們的敏感和在意,理解他們對遊客擺出的臭臉,因為對於各種可能被遊客逐漸侵蝕而發生的改變,他們都不想姑息。

一年才一百萬人算什麼?!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訪澳旅客第一季度就有接近五百萬人次,在疫情前每年遊客是2千多萬人次,平均計算,即每個月就有超過2百萬遊客在這個城市裡走來走去,而,澳門市民沒有人覺得有問題。

 就是因為沒有問題,所以才有問題。

或者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有問題,但輪不到你去說出問題。

已經習慣了,即使明知有問題,只要不去在意就沒有問題。

或者當你生計有問題時,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而當你生計沒有問題時,這一切就更加不是你的問題。

 雖然無法簡單歸納,但貫穿其中的,看來,就是地方認同的不足,或者缺乏。

我可以這樣不負責任地下結論嗎?但我明明知道,身邊的朋友都對這裡充滿熱情,也曾經有過想像,就算偶爾遇上的的士司機,都曾向我述說過他們喜愛的澳門是怎樣的,到底從何時開始,這些人放棄想像,不再相信這裡有改變的可能?

不過對於管治者來說,地方認同並不是良藥,太多更加有危險。

啊,對了,剛推出的新樓盤真的好抵買,是在橫琴,由政府主推,大家不要錯過(廣告插播)。

 過往經驗告訴我們,居民對抗遊客這件事,都是吃力不討好和沒有結果的。威尼斯就是一個例子。以下是我曾在2015年書寫過的,節錄自Elizabeth Becker《旅行的異義》一書,台灣八旗文化出版,書有點舊了,但似乎還適用。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失去,以及政府對觀光的缺乏監控,一班深愛威尼斯的居民自行組織起來,他們的目標是重新奪回威尼斯,維護原屬威尼斯人的生存空間。

他們當中有大學教授、建築師、考古學家和觀光業者等。

「我們不是反對觀光業,我們反對的是因為觀光業而失去這座原本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一位參與組織的觀光業者說。

他們要求政府嚴格執行法律,防止泛濫複製品,維護傳統手工業者的生存。他們要求政府抑壓高昂的房地產價格和限制外國人購買房地產,保護原居民的住屋權,控制物價,維持居民的生活品質,立法限制觀光人數;要求政府管制觀光遊輪,改變航線,以其他方式入城。簡單地說,他們要求政府在「發展」旅遊觀光的同時,更要「保護」威尼斯,保護原居民的生活。他們在廣場進行抗議行動,拉起大型布條:「威尼斯不是一家飯店」。

 但澳門就是一家飯店,一家主題樂園。

 在開往氹仔的巴士上,我聽到如下對話:

「嘩,真係好靚呀呢度!」

「係囉,真係好似巴黎呀!」

「唔係呀,係似倫敦,前面有架英國果啲巴士㗎!」

「哦,咁對面先係巴黎,有個鐵塔呀⋯⋯」

路氹一帶的酒店賭場設施。(資料相片)

我心裡頓時充滿這幾名旅客向全車人分享的、令人愉悅的「旅遊成果」,一邊奇想,不如乾脆在氹仔多建一個「澳門」主題樂園吧,順便包含已經有的熊貓、造船和爆竹主題樂園等。

「哦,係喎,果邊有個大三巴,真係好似『澳門』呀。」

可能以後巴士上就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可能只要這樣,就可以把打卡影相的遊客吸引過去,把真正的澳門留下給居民。

然後我馬上又自我吐糟。如果我們每天都要到這主題樂園中上班,扮演「澳門居民」服務遊客,為遊客送上澳門特色餐點,然後晚上放工回家再享受成為真正「澳門居民」,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太精神分裂了一點?!

但,再想一想,這不就是很多人現在的生活嗎?!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