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五月曾一再成為社運火紅的月份。2000年的五月啟動了每年五月的工運遊行集會。七年之後(2007年)青年社運與工運每年五月都分別上街表達訴求,而青年社運開始吸納了港台式的社運文化。再過七年(2014年)五月更上演了轟動一時的議會內外互動離補劇。
回顧離補劇,確實是在體現「一國兩制」、「澳人治澳」,且由澳人在議會內外公開表達訴求促成官民互動處理的實例。事緣當年政府提出《候任、現任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要給予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離任補貼,並在法案審議過程中突然改案加碼,把主要官員「離任補償」由14%加碼至30%,又另設「禁止工作補償」。補償一下子由四百七十多萬元激增至一千零一十萬元。如此離譜,當年五月在立法會內外均引起激烈爭議。
港澳兩地都實行「一國兩制」,但兩地這高官薪酬差距太大。港特首月薪約四十萬港元(現在李家超更加至四十五萬)而澳特首當年月薪僅十八萬七千澳門元。原來港澳兩地高官報酬體制是分別承接港英及澳葡的傳統,在兩地回歸時己決定各行其道(英式殖民統治者超高報酬,其實是英式殖民政治的特色,承接英式殖民傳統的新加坡元首月薪是全球最高薪高官,而港特首月薪則列全球第二位,比美國總統月薪高出超過一倍),但澳門回歸後政府賭收豐富的背景促動了出奇招補償的慾望。
政府領導層的待遇,應當著重公眾的認受性。鑑於法案本身存在重覆補償問題,加上臨時加碼,已掀起公眾對高官過份貪財的質疑,倘不作公開諮詢而胡混過關,對特區政府高層的管治威信將構成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因此,民主昌提出動議,由立法會相關委員會將離補法案連同政府提交的最新工作文本進行為期至少一個月的公開諮詢,廣納民意。這項動議於五月上旬遭審議該法案的委員會否決,民主昌身為議員不得不主動參與向傳媒及街頭公開訊息。
五月中旬正反雙方對立表態,讓公民社會有充分資訊實現理性溝通。正方藉社團領袖及學者身份陸續以愛國愛澳忠誠的姿態支持這項制度建設;反方不斷以街頭宣傳及遊行集會方式表達反離補訴求。當年五月廿五日正反雙方分別有江門同鄉會及澳門良心在塔石廣場兩側以社會行動表達訴求,雙方立場相反,但全都符合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規範。反離補的一方由塔石廣場出發往立法會旁草地途中,陸續有市民加入,發展成兩萬人的遊行集會,晚間揮動手機星光嘉年華。
離補法案當年五月廿七日在立法會大會表決。民主昌在會內提出撤回離補法的政意動議,仍遭否決。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則向立法會致函要求暫緩表決法案,獲立法會接受。行政長官向傳媒解釋,將來的離補收入會捐出(未指定捐給對象),因此不算「自肥」。
兩天後,五月廿九日行政長官突然公佈撤回離補法案,承認社會有不同立場,須待通當時機(至今仍未到這時機)。
澳門回歸後社運的演變七年又七年。離補全劇在2014年五月份爆演,當年中央政府發表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实践》白皮書,提出「中央政府有全面管治權」的概念,但中央政府沒有介入澳門離補劇的官民互動,讓官民不同意見在和平理性非暴力的互動中處理,落實澳人治澳。離補劇落幕,事件亦鞏固了澳門居民站出來對公共事務表達訴求的信心。在此後數年間,針對各項具爭議性社公共事務的社會運動陸續出現。不料再過七年,於2021年在港版國安法背景下把DQ劇搬來澳門,令澳門公民社會突轉入國安防疫的禁閉階段。
現在防疫己過,但今年唯一打算五一遊行的團體已自行取消,而歷年五月常見的八九民運圖展已全部消失。社會運動將會全滅抑或轉化,是否又有待七年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