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就去做﹗」——專訪澳門國際酷兒影展策展人

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MIQFF」將於23(下週五)起舉行,將為本澳觀眾精選17部世界各地以酷兒為主題的電影、紀錄片以及動畫。影展策展人Jay期望通過影展喚起公眾對酷兒群體的關注,宣揚「人類生而平等」,並通過電影當中的故事,讓觀眾認識世界各地性小眾的不同處境以及心理狀態。

活動宣傳海報(圖片來源: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MIQFF」)

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 MIQFF」,開宗明義通過酷兒電影讓⼤眾對性⼩眾有著更多的理解,消減社會上積存已久的偏⾒與歧視。談及舉辦酷兒影展的原因,Jay說,酷兒群體當中有很多故事,但通常人們都會選擇不去特別談論;另外,在香港、台灣及中國內地過往都有舉辦過同志影展或酷兒影展,唯獨被宣稱為國際城市的澳門卻沒有,反映本澳在體現多元、包容等價值上仍然很薄弱。

澳門過往亦有零星類似主題的電影放映,但為數不多。Jay說,酷兒電影作為專題放映,在澳門較少見,較難去凝聚力量宣揚「Queerness」。Jay坦言,疫情前已有舉辦影展的構想,純粹基於「想做就去做」,於是在去年開始著手籌備活動,「本身很想有影展的存在,對我們的團隊來說,這是一個權利的問題。」

「可能在華語地區,酷兒有自己困難的處境,但在巴基斯坦,要承受被歧視、父權壓制等方面的巨大壓力。透過電影,我們能看到每個地方不同的人,如何處理、面對,瞭解其心理情緒,對我們的節目而言,這是屬於普世的(價值)。」

電影選片適合任何人 冀大眾得到啟發

大學畢業後著力舉辦影展的Jay說,電影是最平易近人的藝術形式,在澳門,不少人在假日有時間都會去看電影,電影對大眾而言沒有太大負擔,能讓市民在空餘時間可以得到啟發、滋養及娛樂。Jay表示,影展當中所有電影都適合任何人去看,並相信,電影能夠讓觀眾離場時「帶走某些東西」。

「酷兒族群在世界各地都有,他/她們有很多故事,有些透過電影說出來,同時亦會被看見,所以做影展的原因或主旨,就是希望透過選出不同地方的電影,例如巴基斯坦、摩洛哥,或者芬蘭等國家的酷兒電影,讓觀眾看見世界不同的面向。」

連同短片集在內,今次影展一共放映17部作品,談及選片標準,Jay說,今次影展播放的的電影當中,故事需要具有價值,相信只要故事能投射在日常生活當中,觀眾就能增加理解,明白這些族群的壓抑,「可能他/她們平時受到很多不理解或歧視,透過故事,可以知道他們如何去想,而不是自說自話,這些東西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私心推薦《小王子公主心》

對於今次影展的「私心推薦」,Jay選擇「世界光譜」單元當中的法國紀錄片《小王子公主心 Little Girl》,Jay介紹,這齣紀錄片述說了一名4至7歲就想成為女生的生理男性,在學校及同儕當中受到排擠,而主角的媽媽及身邊人都支持主角的故事。

《小王子公主心 Little Girl》劇照(圖片來源: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MIQFF」)

「我看過五次,每次都流淚,主角的真誠、願意為自己的身份去爭取所有事,這是很值得的。希望觀眾像理解主角一樣,去理解這個世界存在很多同自己不同的人,這是沒有問題,是允許、是正常的。」

Jay說,跨性別相對同性戀在華語地區更不被提及,憑這部電影當中,就觀察到當更年輕的人具有堅定的心態認為「自己是這樣」的時候,便會發問「為何別人要否定我?」Jay相信,透過電影,可讓觀眾知道,有些東西是天生,從而去除其他人想像中的「變態」等污名化的想法。

《不羈的天空 My Own Private Idaho》劇照。(圖片來源: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MIQFF」)

今屆影展自資舉辦,是否存在困難?Jay說,「第一屆先希望忠於自己,做一些我們認為可以做、負擔範圍內可以做得好的東西。」Jay坦言,影展自資舉辦並非呈強,而是想憑著團隊成員集腋成裘,先做出成績,讓別人知道在澳門能夠舉辦這次影展,而往後的影展,仍然需要尋找資助。

對於社會如何推動性小眾的權利?Jay表示,2023年的世界已經進步到始料不及,但仍有人會固步自封,要改變亦需要靠自己本身如何去看待這些事情,大家都需要行前一步,應該將自己的觀念及眼光放遠,「不要去想別人與你不同就當成是異類。」Jay亦相信,澳門建立《反歧視法》是基本需要的,以保障不同族群人士的權益。

訂閱每月紙本

早前舉行的影展前哨放映會,播放《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圖片來源:第⼀屆「澳⾨國際酷兒影展MIQ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