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淡忘的軍事回憶——商港

114 防疫.孤島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94469

時間:2022年10月26日 10:10

軍事歷史帶給澳門的,也許遠不只是戰爭的記憶。環顧四周,澳門不少建築都曾於軍人有關。例如山頂醫院於十九世紀建成初期是軍醫院;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原身是摩爾兵營;望厦山過去因為駐有來自非洲葡屬地區的士兵而有「黑鬼山」之稱,可見澳門當時的多元。而據澳門作家凌稜於其訪談錄所述,她外公的餐館坤記昔日的顧客除本地人外,還有葡國軍人,這些軍人也和她外公建立了很深的友誼,「他們調任返回葡萄牙後,有機會的話還會回來探望外袓父。」(《今生瀚墨昨生緣》)

當然,葡兵也曾與本地居民產生不少磨擦,甚至衝突,這也顯示出澳門歷史的複雜性。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在訴說澳門故事的時候,不應太單面向,又指出澳門不是想象般和諧,很多軍事事件都有跟澳門擦肩而過。「當中的磨擦、外交上的博奕,背後其實有很多是用軍事支撐。」

得勝花園是為紀念葡荷澳門之役勝出而建。

得勝花園是為紀念葡荷澳門之役勝出而建。

軍事與貿易 萬縷千絲

今時今日,澳門和諧穩定;但數百年前並非全然如此。澳門作為國際間的重要商港,好些國家都希望得到澳門,這也是四百年前葡荷澳門之役發生的原因之一。黃東指出,在以前,與海上貿易密不可分的是武裝部隊的參與。那時候,海上的海盜猖獗,歐洲一些國家甚至會「發牌」予海盜,認可他們為「私掠者」,「所以商船沒武器怎生存?」他表示,在這背景下,當時遠洋的船隊都是武裝商船,或有軍艦護航,可見那時候「海軍」和「商船」有互通的地方。「所以海洋貿易一直有軍事背景,不可能像我們想像中的『只是貨船』這樣平淡。沒這樣介紹令我們忘記了以前的商船就是武裝商船,從而不知道這些人本身就帶有水兵的性質。」

而隨着葡國人越洋而來,澳門也一度成為重要的軍火出產地——說的是卜加羅鑄炮廠。翻查資料,卜加羅鑄炮廠的出品不僅在本地自用,也會銷售到印度和歐洲。明朝政府也曾向澳門鑄炮廠進口火炮,也有說法指,努爾哈赤亦在一場戰役中被來自西洋火炮擊至重傷,數月後身亡。

海事局前身是嚤囉兵營。

另一方面,隨着澳門成為國際商港,當時歐洲以至全球形勢都會影響澳門。例如越南局勢不穩助長了海盜勢力,連帶澳門沿海的海盜數量增長驚人;1808年,即拿破崙戰爭期間,英國以「保護」澳門為由,企圖佔領澳門。同時,貿易交流出現問題解決不了時,亦有機會演變成戰爭。黃東認為,由以上可見商港角色背後涉及的不只是經濟,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應太片面地強調某一個歷史面向。「人類不會單純地只思考一方面。當然我們要承認軍事是次要的,但不能說它不存在。以密度來說,澳門是世界上炮台最多的一個城市,尤其澳門以前的面積沒現在那麼大。曾有過大大小小的炮台十多個,很多已不存在,但你可以看到它的軍事化、要塞化程度有多高。葡國人的危機意識一直很強。」

他表示,這段與軍事相關的歷史,為澳門帶來了各種文化上的交往,民族之間的融合,多元文化成為了澳門主流。葡兵來到澳門,成為葡國餐廳的顧客,亦將自己的家鄉口味帶到澳門,默默地令本地飲食文化變得更豐富。「葡兵促進了澳門的多元,不能純粹把他們視為侵略者。當他們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你無可否認會他們會滲入了那地方的文化,成為一部分,而這些是澳門的特色。」

澳門有不少地方都與軍事記憶有關。例如加思欄花園內的圓柱形建築物原是歐戰紀念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葡軍。

澳門有不少地方都與軍事記憶有關。例如加思欄花園內的圓柱形建築物原是歐戰紀念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葡軍。

澳門有不少地方都與軍事記憶有關。例如加思欄花園內的圓柱形建築物原是歐戰紀念館,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葡軍。

展示歷史 塑造澳門形象

黃東指出,澳門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卻曾出產世界頂尖水平的大炮,值得強調。而在展示澳門的軍事歷史時,也是在突出澳門昔日在國際貿易上的角色。他表示,澳門經歷過的戰爭不算多,但大的帝國不論在外交和軍事上,或多或少也跟澳門有關係。然而,很多軍事事件都已被淡忘,也沒放在教材中。他認為,澳門的軍事遺產豐富,除了建築外,還有武器等裝備,然而這些都欠缺深入的展示、介紹、策展。他贊同政府的「古炮雲上展」,但認為展示實物同樣重要。

黃東指,最近銀河地盤發現到昔日的炮彈彈頭,適逢海事博物館正進行「澳門海上防禦四百周年專題展」,變成有機會在本土文化的背景下,讓更多人關注澳門的相關歷史。他認為,有需要填補澳門歷史空白,而當中要做的工夫實在太多。「首先要打破思想上的圍欄。我覺得現在比以前更難,因為涉及價值觀的判斷,能否客觀持平去對待殖民主義、澳葡政府那段歷史。如純粹非黑即白、侵略與被侵略,那就不用研究了。」

「首先要放下敵我的心態,然後才能認真地將心思放在研究,普及地讓更多人認識到澳門是有軍事文化的存在,而且是曾經輝煌的」他總結道。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