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爛尾樓高度應減至52.5米 燈塔關注組再去信教科文促關注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94082

時間:2022年10月11日 21:21

東望洋爛尾樓(資料圖片)

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下稱關注組)今(11)日再去信促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注東望洋斜巷爛尾樓高度,冀教科文組織能堅定其立場,認同該建築的日後高度應減至52.5米,而非早前文化局所認可的81.32米。

關注組又希望教科文組織向中央政府要求就特區政府所提交有關支持該建築維持81.32的報告進行「解密」,以便讓本澳居民和國際專家能夠審核有關研究和結論的真實性。

文化局於本年六月公佈東望洋斜巷一棟未完工建築物新發展計劃,該建築物即為市民所熟悉的東望洋爛尾樓。局方表示,該建築日後的高樓即維持現時81.32米,並將外觀改為玻璃設計,而有關設計「基本」符合教科文組織的要求。

一直關注東洋望燈塔景觀及周邊環境的關注組在信中批評文化局對保障項目發展商的利益比對保護世遺「更感興趣」。局方正試圖說服教科文組織,以該建築所在的地點並非在世遺緩衝區為由,建築物高度最高可為126米。而局方卻忽略澳門市民及專家擔憂一旦該建築物以及其他高樓落成對燈塔景觀完整性所造成的影響。

關注組又批評文化局「無視」該建築物應受現時限高相關條文規範,即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其海拔高度不應高於52.5米。

根據該批示,東望洋斜巷18-20號(爛尾樓)限高為52.5米。

該關注組亦批評文化局未能向本澳市民及國際專家交代為何該建築物的高度不能減至52.5米。

關注組又促請教科文組織「密切關注」該項目,並向特區政府要求將修訂後高度公之於眾,並須交予教科文組織作最終審批。

關注組在又在信中指出,早前已提請教科文組織關注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地段擬建海拔90米的私樓。該建築所在地點靠近燈塔,這巨型建築物一旦落成將阻擋了東望洋燈塔與澳門另一地標——東方拱門之間的聯繫。

關注組又稱,緩慢或無效的跟進行動已經嚴重損壞了東望洋燈塔視覺景觀的完整性和主要視線,「我們衷心希望能吸取教訓,採取有效措施」。

關注組又感謝教科文組織對拯救燈塔的大力支持並期望及時回復。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