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牆價值珍貴卻不被重視 黃東批集體瀆職需有官員問責

被列入本澳文化遺產的加思欄古城牆倒塌事故,事件發生超過一星期,目前尚未官員被問責,工務局的事故報告仍未推出,當局已率先「自毀城牆」。時事評論員黃東表示,目前澳門十七世紀的文物已所餘無幾,加思欄古城牆勾勒了澳門整個舊城區的邊界,具重要軍事價值,但今次事故,文化局及工務局之間「互相拋波」、卸責。他批評,目前並非只有一個部門失職,而是「集體瀆職」,要有官員需要問責,促請盡快說明事故起因,並叫停周邊工程。

1632年繪製的《澳門平面圖》,上方右邊紅圈的位置相信是加思欄古城牆。(圖片來源:文化局)

據文化局的《澳門世界遺產》網站所載,葡人在澳門建城牆,最早可追溯至明朝隆慶三年(一五六九年)。由於中國方面的反對,所築城牆多次被拆毀。然而,葡人以抵禦外敵(荷蘭人)入侵為由,一六三二年,澳門北部城牆及炮台又復建完成。

從一六三二年的《澳門平面圖》可見,整個澳門城除西部內港外,北部、東部及南部均建有城牆,並於諸要塞處建置炮台,使澳門成為一座軍事防範嚴密的城堡。現存的古城牆遺址,正是當時所建的一部分;而在十九世紀中期,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的畫作中,亦繪有加思欄馬路一段古城牆遺跡。

今次訪問於本年6月16日進行,而當局在17日公佈拆毀城牆。黃東受訪時說,加思欄古城牆勾勒了澳門整個舊城區的邊界,在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旳同時,亦反映了當時城市建築及發展的情況,故具有軍事及文化方面的價值;他說,目前澳門十七世紀的文物已所餘無幾,離近代愈遠的文物已愈來愈少,古城牆珍貴的原因亦在於此,但卻一直不被重視、「淹沒在草叢中」,狀態近乎「憑弔」,他感嘆,今次古城牆局部倒塌,本澳又失去一件珍貴文物。

列入國家海絲申遺項目
早應好好保育

「以後只能憑空去講(古城牆的歷史),是最失敗的狀態。」他說, 既然政府一早提到古城牆的重要性(古城牆遺址於二〇一九被列入澳門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擬定項目的史跡點在內),當時就應該去好好保育,至少要在傳染病大樓工程宣佈開始時,就要立即監測附近的山體、土質,了解有沒有隱藏危機。

時事評論員黃東

「本身跨部門合作,工務局、文化局做到一鑊泡,唔知點算好。」黃東批評,今次古城牆倒塌,部門在「互相拋波」,亦不想接這「燙手山芋」,有機會「卸責」。他質疑,是否要由行政長官出馬去「認投」(問責)?他說,「這前所未有的怪局面,沒有人出來會認錯,很難單靠一個部門解決到,這個死結如何去解開?這樣來說,是政府內部的政治問題。」

對於事件中有沒有官員需要問責?黃東表示「當然希望」,但按過往澳門的官場習性而言,機會非常低。「目前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屬於文化遺產範疇,但剛接手不久,有沒有『三把火』?不知道,但這樣當頭棒喝,就對她來說是打擊,希望她厲精圖治。」

文物周邊同時開展兩工程不能接受

對於當局竟容許文物周邊有兩個建築工程進行,黃東表示,完全沒有辦法接受,無論是土木工程或文物保育方面,文化局及工務局都應該盡快說明事故起因。

他說,今次事故並非一個部門失職,而是「集體瀆職」,各部門都有責任,據指,現場有指引顯示「古城牆五米範圍內不能施工」,究竟是那一方面違反了這項規定,是承建商還是工務局?目前公眾仍然不知道,在未有完整報告前很說「誰的責任較大」。不過,在保護古城牆的角度去看,文化局有權威性、指導性的責任,文化局目前監督不到位,肯定失職,正常而言,當局應設指引通知工務局如何保護古城牆,現場亦要有洩洪工程,「很簡單的土木工程常識,有乜可能唔識?」

「修舊如舊」一定冇可能
促設常態化保育隊伍巡查文物

對於政府應如何對古城牆倒塌作出補救,黃東表示,居民的安危最重要,政府應先叫停周邊工程,收集原來的磚塊和石頭,但目前本澳正值風季、雨季,可能有關工作要持續三個月至半年。他坦言,對當局「修舊如舊」的取態沒有信心,認為「一定沒有可能」,政府曾表示會修復古城牆,但能復原「幾多成」?他說,「不單是城牆或護土牆,最慘是連在一起,才令人擔心。」

相信是即將被政府拆毀、出現裂縫的一段加思欄古城牆

「目前很無奈,這教訓很沉痛,因(古城牆)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尤其疫情下,傳染病大樓一定要建。」黃東說,事件反映政府處理事件的前瞻性不救,得過且過,幾年來發生文物損壞的事件,政府每次都是「事後諸葛」,「現在的環境的底下,很難再說『保育優先』,一定會畀人鬧死,應是生命安全第一,這樣的情況下,說不定城牆基本上『已經冇』,現在可以砌(修復)幾多出來?」

他認為,政府在保育文物方面雖有聘請專業人士,但始終缺乏保育及危機意識,不能每一次都靠國內或外地專家去幫手維護、保育,政府應設常態化保育隊伍巡查,安裝儀器監測古城牆變化,收集數據及建立動態資料庫,每日監測其狀態變化;保安當局方面亦要設有消防性質隊伍,當半夜發生事做都能馬上派員到現場,結合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加強民間的保育意識,「自己文物自己救。」

黃東表示,在建傳染病大樓時,民間已有關注古城牆的呼聲,但很快沉寂,沒有辦法持之而行,故民間自發巡查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只能靠政府的資源,但政府不積極去做,就釀成了現時的結果。

他批評當局保育力度不足,每次都要等廟宇火警、城牆倒塌,才「後知後覺」。而在本澳由申遺成功開始,政府在學術及在保育上就應該做好成績,但現時「保育歸保育、學術歸學術」,兩者沒有交集,政府沒有辦法整合,做法同其他城市有很大差距。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加思欄古城牆坍塌後翌日情況,現場堆積大量石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