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漂流 共享資源 自由閱讀助大眾培養閱讀興趣

公共圖書館的部分書籍

近年圖書漂流活動正在澳門慢慢發展,漂書愛好者李先生表示,漂書的意義在於可以分享一些自覺有興趣的書給予其他人閱讀,並且可提倡​​免廢生活。而近年本澳的公共圖書館亦舉辦如好書交換、圖書漂流等活動,向大眾推廣以及培養閱讀的興趣,共享資源。

李先生又指,讀者可自行思考書本所表達的含義,不應該有任何妨礙以致導讀者只能得到某一方面的信息。相反,應先讓讀者自由閱讀,再自行思考內容的對錯,才是良性的閱讀方式。

設於中央圖書館的漂書架

圖書漂流漂到澳門

圖書漂流(下稱漂書)源於歐洲,以分享的概念作出發點。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書,投放到公共場所,無償地提供給拾取到的書友閱讀。拾取的書友閱讀後,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共場所中,讓書籍遇見更多知音,讓漂書得以延續。

李先生表示,自己是在台灣的火車站中看到有人投放不同的書讓其他人可在乘坐火車時閱讀,才得知書本共享的概念。他認為有關的行為有助推廣閱讀的風氣,但本澳的閱讀風氣低下,直至近年才有看到有漂書的活動在澳門展開。

目前澳門會有人在不同的市集如塔石藝墟等進行漂書活動,李先生稱,讀者想要漂書的成本相當低,若讀者想就可讓圖書漂流,亦可把喜歡的帶回家。相對主辦漂書的單位來說,該活動比較吃資源。首先是空間問題,據他了解,多數人漂書是以一種捐書的心態,較少有合適自己的書可以拿走,令到每次漂書的書籍都有所增加;其次是運輸問題,每次都要搬搬抬抬,亦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

先讓市民養成閱讀的習慣

李先生認為,本澳的閱讀風氣相對其他地方較差,其他地方如台灣、日本等,都會有人在乘搭公共交通時閱讀,亦會在各個車站設圖書漂流的點,從而養成民眾閱讀的習慣。而澳門直至近年方才開始漂書,他表示,當閱讀完自己所購買的書本後便送去漂書,亦曾於漂書的地方發現自己心儀的書籍,並帶回家。

他表示,目前澳門的書店越來越少,或能側面證明澳門人甚少閱讀。他認為,漂書活動有利於創造閱讀的環境,亦更方便有閱讀習慣的市民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愛書。

李先生指,閱讀應從小培養,營造閱讀的氛圍,對於這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圖書館以及相關的活動可作為推廣、分享的平台,吸引市民到圖書館,先讓市民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增進本澳的文化氣息。

中央圖書館

圖書館不應局限書籍的種類
讓讀者思考 吸收多元知識

近日有市民反映圖書館拒收「涉及政治」的書籍,李先生表示,圖書館在收書時會先審查書籍的內容或作者等,不會收涉及政治或社論的書,即使前台收了相關書籍,但最後都會石沉大海。

他又指,現時圖書館的實體書架上已經難以看見「敏感」書籍,雖然仍可以從網絡上預約,但「佢可以拖你好耐」。以往仍能看到有關香港或台灣的社論在架上,但現在「全部無晒」。

對於公眾圖書館的收書或購書標準,李先生認為當局不能代讀者「選擇」其應看書籍。若任由圖書館決定市民應看甚麼書的話,對一些「敏感」的書即連「畀人批判對錯嘅機會都無」。然而,這些書並不是讀者「睇唔到就當無」或有關的人及事不曾存在。

他又指,真正的閱讀應該一邊閱讀一邊可自由地思考書中所說。讀者不能被局限只看某一方面的信息,若一旦被局限,無知及偏見便會隨之而來。先讓讀者自由地閱讀,讀者便可自行思考內容的對錯,建立良性的閱讀氛圍。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