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的《七道門》: 我的離地感想

103 蹩腳《工會法》「劇本」? 紙本月刊

文:鷺兒

網址:https://aamacau.com/?p=82440

時間:2021年12月14日 10:10

說《七道門》「天馬行空」並非貶義,而是一來這故事約一半的篇幅本身就是「太空漫遊」。這個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華文文學系列」的新作講述一男一女因為一個項目而走在一起。二人搬進女主角表姨租予他們的單位,卻是一間客廳有七道門的「奇則經屋」。女主角是一個老師,負責家庭大部分開支,男主角為了專心創作,於是放棄博企的設計職位,成為自由工作者。後來二人因為感情上的衝突一度分開。故事穿插着男主創作的繪本段落,內容是他和女主的子孫成為了太空人,要代表地球到多個外星與之結盟,並了解當地的社會制度。多年後,男主和女主重新走在一起,而那時地球的很多制度和今天相比可謂已是滄海桑田。

《七道門》的「天馬行空」也在於「太空漫遊」與「奇則經屋」的關聯就如外太空星體與地球之間的關係般,中間存在一種看不見的引力。從情節而言,在男主的創作中,第一個星球是「半透明星」,說的可以是制度的透明度,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坦誠;第二個星球是權力的(過度)更替與制衡;第三個星球探討媒體的呈現與開放的關係;而最後的關閘星球正是思考澳門這地方,也回歸到主角與最愛的何去何從。各星球的經驗並非與男女主角正面對的問題毫無關係,畢竟世上有哪些事不是跟政治與溝通有關?作品透過台詞對社會現象抛出很多有趣的思考,男女主角本身的經歷(特別是女主角的女性主義觀點)也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地方,但劇本都沒有再繼續深入討論下去並進行更緊密的連結,於是變成一個個概念變成名符其實的外太空星球,與地球的關係若即若離,以至最後「素食公投」、「生死自決」的世界再次變成另一個「隨意門」後的不知名時空。

相片來源:《七道門》Facebook專頁

相片來源:《七道門》Facebook專頁

而從演繹而言,男女主的子孫到外太空是希望了解、參考當地的社會制度。可以聯想到的是,男主角把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沮喪投放到想象中,寄望代表自己的「子孫」未來能夠尋找出路。而當「子孫」的角色由他人來演,而非由男女主角自己演出,這層的「投入關係」就容易變弱,男女主的故事與「星球漫遊」的連結也會因而隨之鬆開。

可以說,《七道門》有一種野心,希望把異次元的社情和三次元的愛情都放到不足兩小時的黑盒劇場演出當中。這野心還不止於此——作品也希望能有華文詩詞在其中。而《七道門》作為華文文學劇場,詩詞雖然扮演了促成男女主角的愛情、分離與重遇的角色,但貫穿討論其中議題的力度顯弱,變成了演出中的點綴。事實上,中華詩詞自古就與社會及政治有關:周朝的採詩官到全國各地採集詩歌,以體察社情民意、政治得失;幾千年來眾多的文人墨客「賦詩言志」;歷代多少「反詩」作者被陷入「文字獄」⋯⋯古詩新詩與《七道門》各星球(包括地球)的故事並非扯不上關係,而未來大有條件繼續探索當中的可能性。

題外話,「經屋被出租」的設定在現實中屬違反規定。雖然可被理解成一對戀人無處容身的無奈,但劇情未有交代「搵盤難」的問題,男女主角也沒流露一點違規的神情,彷彿自己租住了普通的私人單位般理所當然,「無處容身的無奈」於是並不明顯。當然,是否有必要執着於「租經屋」這點是可以探討的,畢竟《七道門》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澳門經屋」、「七道門」、「奇則經屋」在澳門並不單純是一間屋與七道門,而是代表了某個段時空、具有某種含意的社會符號。如果只是單純希望表現「一屋七門」的不合理,其實大可不必將故事安排在「經屋」發生。既然用了「經屋」、選擇了「違反規定」,之後的情節理應與這符號扣得更緊,否則「奇則經屋」只會成了「噱頭」。

總括而言,《七道門》是一個浪漫又立足當下、思考未來的作品。它把很多不同面向的想法拼貼到一起,形成一個浩瀚的藍圖,而各片段與當下社會的具體連結還等觀眾在演出後自行深入探索。這「七道門」既是先天環境的不足,也是出路的方向。要通往怎樣的未來,住的人要選擇哪道門,每個人的答案不一。回想過來,這間客廳有七道門的奇則經屋,主角把它變成了八道門。我們又能否像主角一樣憑藉記住當年初見的美好觸動,在這七道門外創出第八道門,引領自己通向一個全新的可能;又或者無論這七道門的環境有多惡劣,依然去堅持買梳化這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景,也是這作品另一個暖心而鼓勵的思考。

《七道門》
日期:2021年11月6日
時間:20:00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