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關閉何時了? 表演界苦等 文化局:場館重開需依據衛生部門指引

102 博彩「賭」未來? 紙本月刊 藝文爛鬼樓

文:藝文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0569

時間:2021年10月16日 15:15

表演場地究竟何時會重開?這或許是不少表演工作者和觀眾心中的疑問。眼看賭場消毒了就可以重開,食肆、超市人頭湧湧,巴士如常運作,一些紅黃碼區也宣佈解封了,但下筆之時,表演場地仍未宣佈何時會重開。

2020年1月底澳門剛出現疫情時,政府隨即宣佈關閉多個場地,當中包括文化場館。期間賭場曾關閉15日,然後重開,而表演場地一直到6月下旬才恢復開放。2021年8月澳門社區又出現一波疫情時,政府宣佈電影院、劇院、美容院、健身室等場所自8月5日起關閉,然後宣佈於8月18日——即關閉13日後——重開。然而,衛生局一直到本年9月13日傍晚才發出《關於舉辦外訪和人群聚集活動的指引》的更新資訊,藝團要待9月15日才獲文化局正式通知官方屬下場地可以再接待觀眾。究竟政府根據哪些準則決定何時重開轄下表演場地?不少表演藝術界人士都認為並不清晰。而今次又會等多久?在無了期的等待中,不少藝文工作者也表示感到焦慮。

「我會不明白為何賭場不用關。很明顯是因為賭場是澳門的命脈。所以現在給予我們的感覺是,政府覺得文化不重要。」小城實驗劇團藝術總監譚智泉說,「可能這刻為他來說,文化活動是歌舞昇平才做的,現在這些情況就『唔好搞』了——這政策會令人很明顯有這感覺。」

而文化局回覆《論盡》指,局方「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發佈的防疫訊息及指引,一直快速研判及協調場地重開日期。因應表演藝術涉及舞台演出及觀眾聚集等性質,重開表演場館需作多方面的綜合考慮,除了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狀態分級,同時需依據衛生部門相關指引,方能作出重開表演場館的安排。」上述問題本媒也曾向社會文化司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業界困境一:錄製並非萬能藥

特區政府一直強調防疫管理以「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為原則。但讓不少市民也不解的是,以8、9月這波疫情為例,絕大多數確診個案都沒有到過表演場地,為何表演場地等空間需要關閉?如是擔心人群聚集增加風險,為何巴士、飲食、超市等同樣群聚的空間官方沒有硬性的限制措施?如是擔心影響營商環境,那關閉劇場導致演出取消,又是否會影響文化產業化?如果視文化是非牟利事業,為何學校9月時都開學了,但政府表演場地仍未宣佈開放?又為何沒有像電影院般,政府可以基於「已經連續13天沒有新增病例」,認為疫情已得到控制、傳播風險緩解,於是同樣向表演場地宣佈解除限制措施?

社區出現新一波疫情,政府宣佈轄下文化場館關閉,直至另行通知(圖片來源:新聞局)

政府場地是澳門現時的主要藝文場地。表演場地重開之日不明,直接令不少業界人士感到焦慮。疫情於2020年初發生至今,表演場地已是第三次關閉。雖說自去年疫情發生後,政府也容許藝團把現場演出轉為錄製於線上播放,如果演出因疫情要取消,也可以憑單報銷,不過有藝團解釋,錄製並非「萬能藥」,一遇上疫情把演出變為線上就能完美解決。例如有些劇本屬外國翻譯劇,如把作品變為線上,劇本的版權費用會變得相當高昂,藝團難以負擔,於是準備多時、排練多時的心血也只能「胎死腹中」。另外,一些演出一開始創作時並非為錄製的形式而設,於是其演出方式未必能適合用錄製表達,藝團也難以在短期內重新排練。

另外,錄製除了拍攝,也牽涉到剪接,甚至線上播放平台等費用,意味着當轉換形式時,會增加額外的製作成本,這部分只能由藝團承擔,獲得的資助不會因為要臨時轉成錄製而增加。而如果能有較明確的場地開放日期或指引,藝團就能估算這些開支與文件手續是否必要,但現在沒有相關資訊。同時,由於藝團申請資助時未有包括相關預算,藝團也需要向文化局遞交新的計劃書及預算給文化局重新審批,並待批覆後才可確定進行。有藝團表示,未來可能會一開始時就在計劃中作兩手準備,能接待現場觀眾之餘也準備好錄製,以應對疫情可能突然出現的風險。但也有藝團指出,年度資助計劃每個演出的資助上限是35萬,且不一定會批出此數,有時可能只有廿多萬,若一開始就決定錄製也會犧牲其他創作部分的預算,需要仔細考量。

那如果,藝團早前已選擇把演出轉成錄製,但原定計劃演出的那天表演場地剛好已重開,那是否可以既招待現場觀眾,又進行錄製?據文化局回覆《論盡》,是可以的。文化局表示:「在不影響原審批條件情況下,已獲批准資助的本地展演項目(包括戲劇、音樂、舞蹈等),可彈性調整相關呈現方式,包括改為線上直播或錄製演出等。文化局須確保公帑之合理善用,故在有需要時將請社團補充相應資料或提交修改申請,在條件許可下允許藝文團體以靈活之方法進行演出。而在劇場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倘藝文社團為節目進行錄製,可同時開放予觀眾進場,不會對原資助產生影響。」

但有藝團反映,自己查詢時卻收到回覆指選擇了進行錄製的話就不能有現場觀眾,否則其資助有可能受影響。另外也有藝團表示,雖說可以「雙軌進行」,但由於場地何時重開一直不見有明確的指標公佈,藝團難以估算應否完全放棄現場演出,意味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藝團決定放棄現場演出而退票後,政府宣佈重開場地,演出是可以如期進行,但因為已經退票,藝團難以再重新為現場演出售票,無形中要承擔退票的手續費和現場門票收入的損失,而這部分的開支未必是線上演出的門票收入可以彌補。

困境二:動態估算無了期

藝文場地重開日期不明,不少藝團表示,難以決定一步計劃。

「如果它一開始說會關閉場館14日,我就會知道自己是否有機會演出。」劇場製作人趙七也有感,「如隔幾天又有新個案,他又去過這些地方,場地要多關閉7天,我們就會知道場館關閉到甚麼時候。但現在是他沒一個標準說關多少天才為之安全,可以重開。」即將有演出的他表示,自己現在也要估算情況。「我們現在也要決定要否造服裝。如果沒機會演了,就不造,可以省下費用;但如果最後我們能演,待他宣佈時才決定造服裝又來不及。難就難在要立即取捨,究竟是要放棄,還是抱着一個希望,希望場地趕得及開?」

面對場地關閉,藝團並非直接「躺平」停工,而是需要不斷制訂各樣的後備或應變方案。雖說可以直接取消演出,但這也會令藝團的發展被中斷,許多藝團都表示,「取消」是他們最後一步、萬不得以的選擇。但若要演出,究竟是一直等待政府宣佈場地何時重開,抑或自掏荷包做錄製,抑或選擇延期,而延期又延到何時,會否屆時又出現疫情?在一眾的不明朗因素下,劇場工作者楊彬形容,近期負責協調的藝術行政可謂「焦頭爛額」。

「例如延期,要逐一問每個人是否能改到某個期,如不行,又要再談,也可能要物色其他場地。」他指,有製作人曾在群裡問工作人員可以騰出哪些日子供延期演出,結果沒有人能回覆他,因為大家都不確定場地何時會重開、會否和之後的工作「撞期」。就他接觸的演出,他們之間也有討論過,必要時或跟其他劇組協調,看看能否把演員借走幾天,為之前已接近排好的演出作準備。「也不敢像平時入台要一星期,只攞三四五日。真的不敢奢望攞大家咁多時間,大家都還有工作。」

另外,趙七也提到,現時由官方提供的排練場地亦因疫情而關閉,變相被延期的演出和未來原計劃要做演出,之後有可能競爭排練場地的檔期。演出場地亦然,一些演出已由去年被延至今年,「今年又有演出要延期的話,明年大家是否又能否爭取到場地?很難,始終場地有限。」

困境三:「以工代賑」蝕做風險增

因為疫情防控,文化深度遊等活動亦要暫停。(相片來源:新聞局)

去年疫情爆發後,澳門政府也曾為支援各行各業推出「以工代賑」措施。而文化方面,政府去年也推出了「文化深度遊」,為社區帶來文化、旅遊元素之餘,也為一些藝文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機會。而今年10月,政府也推出了8招「救市措施」,當中包括為合資格人士發放一萬元援助款項。有藝文工作者表示,援助款項是「好過冇」。有人也指出,現時「文化深度遊」已因為疫情暫停,不知何時可以復辦,於是所面對的情況和室內演出相近:隨着「深度遊」演出延期,成本會不斷上升,但由於預算已批,而屬公開招標的項目,預算是評標計分的準則之一,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場次的數目也難改,擔心「蝕做」的風險於是增加。

對此,譚智泉也補充:「演出延期後,原本的演員未必能演出。之前曾排練的人要出糧,之後再做演出前,團隊又要再排練,製作費於是會增加。」

另外有意見也指,雖說團體可以準備好一切,待政府說可以開放演出了就立即演出,但問題是沒人能給予一個確實的日期,連甚麼時候「較有機會」都沒人能預測。若果一直等,開支就會一直增加,而如果今年內不能完成所有場次,會否被要求按比例結算?屆時的虧損會否更大?坦言這些都令人感到憂慮。

「我們就一直只能等,取消還是不取消?戲繼續排還是不排?我們也很徬徨。」對於目前的情況,楊彬亦嘆道。

文化局:場館重開需依據衛生部門指引

其實早於2011年,文化局與澳門基金會也曾聯合舉行一次「文化活動資助座談會」。據媒體當時記錄,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基金會與文化局合作,新增通報機制,若果社團於兩個部門均有申請資助,透過此通報機制可將行政程序簡化。

據了解,相關部門會盡可能為「文化深度遊」的藝團提供協助,例如是支援道具和服裝儲存、排練場地等方面,希望藝團不會因為疫情突然發生而「蝕做」,而每個團體具體遇到的情況不一,需看實際情況。

而就文化局會否為文化場館重開的日期制定準則,例如在「即時預防狀態」取消後多長時間後,演出場地可以向觀眾重開,文化局就書面回覆《論盡》表示,需作多方面的綜合考慮,除了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狀態分級,同時需依據衛生部門相關指引。而就衛生局在本年9月13日傍晚發出關於《關於舉辦外訪和人群聚集活動的指引》的更新資訊,文化局表示,隨即統一協調轄下表演場地就面向觀眾開放的安排,並完成各項清潔消毒等工作,確保觀眾的健康及安全。文化局又指,於9月15日上午通知租借團體可開放觀眾進場,此前有關場地亦一直提供予藝文團體借用,作閉門排練或攝錄節目的需求。

隨着「與疫共存」的呼聲不斷出現,幾位受訪者也就「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提出了想法(詳見另稿)。當疫情成為了社會的新常態,未來的生活要怎樣面對疫情,實需要社會一同討論。

相關報道:

倡訂精準防控

藝文工作者:定措施適當開放文化場地

https://bit.ly/3aWSXTB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