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長者餐廳預計9月營運 讓長者續展所長及活力

2021-07-23 老有所依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77425

時間:2021年07月24日 13:13

退休人士也充滿活力及熱誠。

年屆退休就意味著人生的意義到此為止嗎?其實不然,據社工局資料,現仍有一萬二千名65歲以上長者在勞動市場工作,其中兩成擔任主管職位。社工局設立資助計劃開辦長者社企,以讓長者退休後仍可實現抱負和價值。明愛透過社工局設立的「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開辦長者餐廳,總幹事潘志明受訪表示,已領取餐飲牌照,現正招聘員工,預計餐廳於9月正式投入運作。他期望該餐廳能讓長者重拾自信,繼續發揮熱誠和活力。

據社工局資料,該資助分為兩部份,包括創業初期的資本開支(包括裝修場地和購置設備等費用,但不包括以任何方式購置、建造或改建物業以作經營場所及/或辦公室等開支)及最初3年的營運費用(包括租金、薪酬和其他行政費用等開支)。即有關長者社企在3年後需以自負盈虧的方式繼續營運。該資助計劃亦規定6成或以上僱員須為60歲以上長者。

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出席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時提到,全澳 八萬多名65歲以上長者中,有 一萬二千人仍在勞動市場工作,當中 20%擔任經理、主管等專業人員職位,行業涉及旅遊、餐飲及物業管理。他認為,長者勞動力在市場趨勢較為穩定,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愈趨重要。

長者餐廳營運無異於一般餐廳 6成員工須為長者

潘志明提到,因應餐廳規模不大最多只能容納24人,故提供的15個職位中,至少可提供9個職位予長者任職,包括顧客接待、餐飲製作等,會視乎長者的體力及意願安排工作。如廚師一職就不能讓長者擔任,因廚房烹調食物時需要一定力氣,加上危險性較高,未必適合所有長者工作。他亦強調,即使已滿足6成員工皆為長者,也有年輕人應徵時,仍會優先考慮聘請有意任職的長者。

潘志明介紹,餐廳的營運與一般餐廳無異,長者需每日工作8小時。初步構想該長者餐廳除作一般餐廳服務外,部分時段可提供餐飲予私人安老院,也會設慈善餐券銷售以供社會各界善心人士選購後,把這些餐券捐贈予有需要的人士,既讓社會為慈善出力,也藉此喚起各界關注弱勢。

明愛總幹事潘志明 (資料相片)

「more than(不只是)一間餐廳」

長者餐廳在3年後須自負盈虧,營運上有何目標?潘志明表示目標為「more than(不只是)一間餐廳」。他認為,若僅著眼於創造就業機會及領取3年資助,視野明顯不夠廣。明愛作為社會服務機構,服務基層和弱勢群體,也願意承擔使命,助力政府推動長者就業、創業和老有所為。

其次,長者社企是讓長者人生有所建樹。他稱,或有人反問「做茶餐廳有咩特別建樹?」,但長者的角色不只是送餐。一方面,長者可以透過在餐廳服務這一途徑聽取意見,再將意見反映予社服團體以改善服務,又或引來對公益慈善事業感興趣的人士,喚起社會關注弱勢;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都做同類型工作的長者,趁此機會接觸另一工作類型,並在此新領域再發揮自我價值,讓生命繼續活躍。潘志明指出長者社企的最終目標是讓長者自己發揮熱誠及活力。

再者,有人認為長者亟需工作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潘志明反倒覺得再就業是一個讓長者自己肯定自己的機會。「唔係想證明我(長者)得,如果要證明我得,即係好多人話我唔得……從另一角度睇,係我經過在這個崗位實踐,自己相信自己得,肯定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勝任。」他提到,長者到了一定年紀,不被周邊人認同,自信會蕩然無存,故先要讓長者樹立自信心。

「 好多人認為,樹木一定要在戶外生長,一定要陽光照耀,長者就是沒有很多外面的陽光和支持讓他們生長,但他們在室內也可生長,最重要是有光。」

長者對再就業充滿熱誠

在面試員工過程中,潘志明也多次被應徵者的誠意感動。有應徵者會提早半小時到場準備;有年屆70歲的應徵者亦願意一試,展示自己的活力及意願;也有人表示即使不收人工也願意任職,因為認同餐廳的價值和意義,期望用自己力量為社會服務。潘志明認為,這些都展示了長者們對該份工作的熱誠和重視。

如何理解「老有所依」?長者有工開為老有所依?潘志明將「依」解讀為存在感,不是「依靠、依賴」,而是長者無需依靠別人,但他/她可以成為別人的依靠。「獨立的大樹從幼苗而來,幼苗需要小竹子支撐才可成長,小竹子就是長者,讓幼苗成長。」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