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及超高樓影響燈塔景觀 議員促加快制度建設保育文遺

今年是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6周年,有關世遺建築及其周邊景觀的保育情況一直備受關注。直選議員蘇嘉豪提書面質詢,要求當局回應如何降低東望洋斜巷「爛尾樓」對燈塔景觀的破壞程度;世遺監測中心設立的進度為何;《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的實施時間表等。

蘇嘉豪提到,聯合國教科文世遺委員會早前恆常編寫的決議草案,繼續關注東望洋燈塔保育的問題,提出修改東望洋斜巷18至20號「爛尾樓」較高層部分設計,以通透和輕巧的建築設計減低其對燈塔的視覺衝擊;也提出降低羅里基博士大馬路一側開發項目的最大高度限制,並在相關詳細城市設計和保護規劃研究結果被正式採納前,暫緩批准該區的新建築項目。

東望洋斜巷18至20號「爛尾樓」。

他批評政府多年來對東望洋斜巷「爛尾樓」破壞燈塔景觀的問題採取不作為態度。故質詢當局:何時及如何透過修改建築設計,減低該「爛尾樓」對東望洋燈塔景觀的影響?會否考慮協商進一步將其高度降至符合現行燈塔限高批示?另外,當局何時展開研究降低羅理基馬路高樓有關開發項目的高度?

蘇嘉豪引述聯合國教科文世遺委員會的有關決議草案表示,編製《澳門特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和《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的進展,將有助將文遺保育正式納入澳門城市規劃和發展;也支持建立遵循國際指引的遺產影響評估(HIA)機制,持續評估新開發項目對文遺所突出的普世價值產生潛在包括視覺影響的一切不利影響。

他指出特區政府未依法編製《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導致文遺保育飽受諸多風險,因此質詢有關計劃的頒布實施時間表。又提到,當局已完成指定有關計劃及交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審閱,他促請當局公佈世遺中心審閱後的結果及意見。

此外,蘇嘉豪表示,當局在2020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展開世遺監測中心首階段籌建工作,並完成編製監測系統建設方案。他要求政府交代現時世遺監測中心的進度以及何時完成建立遵循國際指引的遺產影響評估機制。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